孙立平:欧洲是如何走出相近相杀的?
我们曾经是凶残的维京海盗,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和平的社会之一。
据说,这是丹麦一官方网站首页上写着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用在欧洲身上,也是比较恰当的。乌克兰战事的爆发,引起我对那一地区历史的兴趣。翻开史书,我不得不为那里在历史上发生那么多的战争感到惊异。回到现实,同样令人惊异的是,欧洲又是当今世界上战事最少的地方。
这是同时令人感兴趣而又互相联系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什么?
说欧洲是历史上战争最频仍的一个大洲,应该没有人反对。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在欧洲,主战场也都是在欧洲,历史上各种名目的战争更是不可胜数。罗马帝国、奥匈帝国、大英帝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沙俄,这些帝国或海上霸主及殖民者,哪个离得开战争?哪个离得开攻城略地?
在欧洲内部,有人统计过,在二战之前的1000年间里,只有15年的和平时光。给人的感觉是,谁和谁都打。从粗线条的线索来说,就有北部的蛮族与南部的罗马之间的战争,西部的英格兰岛国与欧洲大陆各国的战争,有东部的斯拉夫民族与中部日耳曼的战争。而在同一民族内部,往往也是战争不断。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战争?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欧洲人比其他人好战,用另一个说法,是白种人比其他人种好战。证据当然是现成的:在欧洲之外,美国立国240多年来,对外发动战争超过200次,平均一年多一点儿一次。土耳其,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差一点儿征服欧洲。阿拉伯人同样极具扩张性。白人在历史上建立了多个帝国,包括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雅利安人的印度帝国。
还有人认为,欧洲战争频仍与欧洲的地理特点有关。欧洲东部面临的是世界上彪悍勇猛的游牧民族,南面是充满宗教激情的伊朗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而且,欧洲半岛众多,中南部有一系列山脉切割。整个欧洲地理单元小而支离破碎。而且,欧洲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河,这就意味着各国很难通过一条河流贯穿起来,形成占压倒地位的地方势力。分散的格局很容易陷入割据纷争。
这两种解释,从表面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却无法解释下面的事实:同样是欧洲人或白种人,同样是欧洲的山欧洲的水,二战后的欧洲却一直没怎么打仗,直到九十年代爆发南斯拉夫内战。而我们知道,南斯拉夫内战有着特殊的背景。当然,这期间也有欧洲部分国家对外部的战争,但尽管如此,在过去的80年中,整个欧洲生活在和平当中。
这样的一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最主要的是整个社会氛围和社会气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具体体现在现代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讲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也有这个含义在里面。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里所说的现代文明,主要指的还不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等这些外在的表现,如韦伯所说,现代文明最核心的是理性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