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一个伟大的教师群体
前两天,在央视新闻频道看了新闻调查《大漠教书记》,非常受感动。2000年,一批河北保定的师范专科学校——保定学院的十五名毕业生,从华北平原或山区来到祖国最西边陲的且末县,在那里的中学教书育人,迄今已经是二十三年,进入第二十四个年头了。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边疆的教育事业。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
节目说,且末县是全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有一个安徽省那么大。它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旁边,历史上且末县城有几度被沙漠吞没。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这些年轻人坚守了下来,而且创造了骄人的成绩。
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总是在想,如果是我,我会在这样一个沙漠边缘地带的中学里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吗?我不能肯定我一定能坚持这么长的时候。或许我也有可能会坚持得下来,但是也有可能会坚持不下来。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对自己没有那么充足的信心。
但是这些孩子们真的坚持下来了。我琢磨了一下他们的岁数。他们应该跟我的儿女差不多是同龄人,或许他们还要年长个一两岁。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而且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节目里,这些还算是年轻的老师们说,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除了一年有200天的沙尘暴以外,最大的苦恼就是信息相对隔绝。气候恶劣已经难以让人们坚持下来了,而信息上的隔绝等于让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孤独和绝望。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地工作者,而且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着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为教书育人做出更为有效的工作,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在他们的坚守的过程中,他们也有过一些犹豫,有过一些徬徨,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动摇。他们十五个人形成一个集体,大家都不说走,结果大家都没有走。有位老师说,如果是他一个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的坚持得下来,但是大家有这样一个集体的力量,要坚持下来就没有感觉到特别地困难。看起来,集体很重要,集体给人们的力量和能量,比单个人所能给的要大得多。而且他们这个集体很团结,有着很高的正能量。这个团结的正能量不但能让他们在大漠中坚持了下来,更让他们在工作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他们毕业的保定学院应该是一个专科高校。现在不要说专科生,就是本科生,要在一二线城市中找到理想的工作,难度都不小。但是在边疆,他们这些孩子发挥了他们的知识和才能。看上去不起眼的专科生,实际上做出了研究生的工作水平。
所以说,所谓学历,真的没有那么绝对重要。毕竟,真正的才干是从实践中摔打出来的,是在向实践中摸索和学习当中得到的。只要是金子,无论放在哪里,无论外面有什么样的灰尘或者污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金子是否真的愿意在他所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是否真的愿意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所需要的伟大事业当中。彼之被视为秕糠者,在另一个环境中则完全可能被视为珠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