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谈谈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最近,媒体上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笔者本篇着重谈谈文化的本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一、文化的本质及其性质

  “文化”对绝大多数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具笔者所知,它大致有四层含义:一是最狭意义上讲,文化就是识文断字,旧社会把凡是上过学,能认识字,能写信、看书的人都称之为有文化、文化人,它与“文盲”相对立。二是特指从事文学艺术音乐绘画等创作的工作就称之为从事文化工作。我们国家的“文化部”中的“文化”即这种含义。三是指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与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现象相区别,并与前两者构成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现象。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讲的文化就属于这种含义。四是最广义上的文化,文化即人化,凡是人类依靠劳动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文化。语言、文字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符号,它也是最广义上的“文化”。再如研究古代文化,即通过出土的物质文物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本文这里研究的“文化”及其本质主要就是第三层含义即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就是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其总和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区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府部门、政党、法律、军队、警察、监狱等物质设施构成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而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等构成思想上层建筑。文化就是指思想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还把全部社会现象区别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即社会生活中的全部物质现象,社会意识即社会生活中的全部精神现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有层次之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心理,它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映形式,它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就是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系统自觉理论化的反映形式。这种形态有明确的分工,且内部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有低级高级之分,直接间接之分,这是其差别性,同时二者有内在的联系。社会意识形态依赖于社会心理,且影响和指导社会心理,但不能归结为社会心理。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划分意义讲,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或“文化建设”主要专门就是指社会意识中最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