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勤劳与家国情怀的联系
有一首歌,名为《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这支歌有很多年没有听到了。可能有些中年人都不一定听过这支歌。这支歌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我们要勤动手勤动脑,多发明多创造,增产节约做得好。咱们发奋图强争上游,幸福生活双手来创造。
我有时在想勤俭本是两个字,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勤,一个是俭。这首歌里的勤和俭,多发明多创造就是勤,增产节约既有勤,也有俭。不过现代人们一讲勤俭,主要说的就是俭,是节约。而勤字的意思似乎被忽略了。过去农民家的大门上贴春联,横批常常有“勤俭持家”四个字。在居家过日子上,俭字当然非常重要,但勤字也非常重要。勤是开源,俭是节流。既开源又节流,这日子才能过得红火。
在网上,有人说,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上海的高楼大厦,也不是高铁的快速和沉稳,还不是移动支付的便捷和高效。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夜晚十点多钟,深圳的写字楼上依然灯火通明。那些公司里的工程师们依然在加班工作。还有一些工厂的女工在下夜班后走出工厂,边走边聊,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凌晨四点,还有外卖送到写字楼里,还有人在点餐。这个美国人说,中国人真的是太拼了,这样的民族实在是太可怕了。
或许,我们在听到这样的说法时,会联想起“996”这样的状况,而且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确实,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比较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的企业公然违反劳动法,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这显然是应该受到惩处的。至于那个美国人是不是也会想到这里存在一个违反劳动法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但是在那位美国人看来,从他看问题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太大,劳动者的权益被侵害之类的问题。那位美国人想到的是中国人怎么能这么拼命,怎么能这么勤劳?有这样勤劳的中国人,中国的发展怎么可能不快?中国的实力增长得怎么可能不强?估计那位美国人一想到这一点,他所产生的感慨肯定是满心的焦虑,甚至有那么一点恐慌。
在中国还是完全的农业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农民就是不断辛勤劳作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看起来还不错,农民的劳作不至于太过辛苦。但是冬季是农闲时节,不是农业繁忙的时节。而另外其他三个季节,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如果不停地劳作,那个劳动时间是相当长的。其实,即使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农民们也会在室内做些在灯光下,或者在室外的月光下做一些能够做到的活计。他们疲劳吗?当然疲劳。这样的疲劳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吗?当然会损害身体的健康。但是我们的人民依然这样不停地劳作着。即使在冬季的农闲时光,除了东北地区因为太过寒冷,农民不得不在家“猫冬”之外,中国其他地区仍然会有农民想方设法找点活计来做,他们不肯闲在家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