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节俭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存亡

2024-01-21 1787 2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小时候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家,迎娶了新媳妇。这新媳妇到了婆家以后,天天给家人做饭是她的一个重要的劳动。也不知道这位新媳妇看到了婆家的什么情况,这个情节我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她每次做饭淘米时,总人抓起一把米放回到米瓮里。这样过了几年,这些被做饭前抓出来的米就积累了很大一缸。婆家人看到这一大缸米都很惊奇,问媳妇这么多米是从哪里来的。媳妇就老老实实把实话说了。家里人不仅没有指责她,反而称赞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说这个媳妇为家里立了大功。

  可见,节俭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确实是一个非常的美德。那些不太会过日子的媳妇,往往是会被婆家嬚弃的。在小说《艳阳天》里,有一位农民家的儿媳妇,爱慕虚荣,还有点懒,总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跟来到村里的小贩手里换些油条、糕点等食物来解馋。要换回这些加工食品,拿去交换的粮食数量要比制作这些食品所使用的粮食数量要多不少。这在他们家里的人看起来,就是不会过日子的人,也就是不会节俭的人。这样的媳妇会经常挨骂,说她会把这个家给败光。

  勤劳是开源,节俭是节流。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不开源肯定不行,不节流也肯定不行。。我们小的时候,无论是家里的长辈,还是学校的老师,总在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当然,在吃饭的时候,不仅不能浪费粮食,就是一些蔬菜等食物,也是不应该被浪费的。

  不过,在七十年代,那时国家依然不太富裕,但是有些年轻人到饭馆吃饭,却一定不能吃得干干净净,一定要剩下一些食物留在盘子里。有人还说,如果吃得太干净了,自己根本就看不下去。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是要摆谱吗?还是认为吃得太干净了就没有面子?我不知道,但我肯定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更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人们不是说要节约粮食吗,在饭馆里公开地浪费,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有人或许会说,那时候我们国家很穷,所以强调节俭和节约。那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情况不同了。国家比那时有钱了,老百姓也比那时富裕了。再做那些抠抠唆唆的事,一没面子,二没必要。还有的人以生产作为不再节约的幌子。他们说,你现在再做那些质量高,使用期限很长的商品,那么顾客买了以后,会用很长的时间,那么生产厂家就无法继续扩大生产了。如果产品质量不那么好,用的时间不长就坏掉了。那么消费者一定会去再买新的。这样生产厂家总有活要干,总会收到新的订单,厂家的生产就能延续下去。有人还以雷锋补袜子来说事。他们说,雷锋的袜子破了,如果他不去补,而去买新的袜子,那么袜厂的生计就没有问题。如果大家都还继续补破掉的袜子,那么袜厂就承受不住,可能就会倒闭。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确实会让一些人们感觉似乎还很有道理。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