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军民融合”是美国经济的推进器
“军民融合”是美国经济的推进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渐入缓和阶段,美国借“民生发展需要”这个理由,大力鼓动中国放弃军事工业,尤其是借机瓦解中国军工体系,不但促成一大批军企破产,而且以“落后”为名诱导许多战略项目下马,造飞机的去造摩托车,搞导弹、研究相控阵雷达的不如卖茶盐蛋的,直到两次伊拉克战争才打醒梦中人。
军工企业,对于大国而言,在看得见的时期内,一定会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不要以为它只是国防命脉。军工企业,在所有大国中,都是高精尖人才的集居地,也是高科技产品创新的集中地,因为怕落后挨打,所以,必须保证最好的军品持续涌现,军品研制过程会带动诸多民用企业,军品成熟之后,还会转化为诸多民用产品,最后实现相互提高。
美国的军民融合不只是产品融合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先军科技”,可以认为是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推进器。
换句话讲,美国会把最先进的科技优先用于军事,之后才逐步向民品转移,以确保它主导的战争能保持武器领先和模式领先。
下面,我会举几个大家都能看得见的例子分析美国的先军战略和军民融合。
▓-互联网。
这个东西所有人都熟悉,但它诞生于何时何地并是所有人都很关心。事实上,互联网,又称因特网,它始于1969年的美国,最早是美军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首先用于军事连接,让美军事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以达到信息高速化的目标。之后又被嫁接于高等院校之间,再之后才逐步向一般民用转变。此后造就的生产力持续振兴着美国,它涉及的产业不只是科技含量高,而且远期持续性不可估量。互联网经济的源头就是美国军事需要。它首先引爆了美国信息革命,随后又引爆了世界信息革命,未来的经济战都离不开这个战场。
▓-GPS导航系统。
现在,全世界大概有四大导航系统,但五十年前,有这种想法的只有美国国防部,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早期,它只有6颗卫星,精度较低,后来才一步步扩网提高精度,到了1993年就完成系统组网并投入到军方广泛使用,随后又开放给警方使用,著名的“辛普森案”侦破过程中,当辛普森从家中逃跑后,美警方就是利用GPS导航在高速公路上根据其手机讯号进行的定位。全范围转民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美国研制GPS系统过程中和过程后,分别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航经济”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型战略经济。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