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发出警示性提醒:请真心善待工农!
请真心善待工农(兼谈消费新分类)
七年前,我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农民是否有资格领养老金?”这个大问题,并且在文中坚定认为农民够资格领取养老金。
随后这几年,有关农民领养老金的讨论开始发散开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讨论中,虽然部分农民已经领取了象征性的微薄补贴,但因为数额奇少,故还不能称之为养老金,希望全社会能形成共识,真心让农民放心养老。
今天,我想再次把工农问题统一起来讨论。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工农?
为什么必须要真心善待工农?
为什么要把工农的待遇落实到政策法律之中?
人,活着,无非吃穿住行,解决了这四大需求,其它的需求才有基础,而要满足这四大需求,农民,工人,一定是其中的主要贡献者。
▓▓吃
吃什么?无论吃什么,那都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副产品,水产品,等等,毫无例外。
有人会认为,有了新科技,有了新型机械化,可以不用农民了。
错,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把科技实施于农林牧副渔的主体仍然是农民,变只变在劳动工具的升级,变的不是劳动主体的身份,以产出农产品为目标的劳动者就是农民。
把种子变成餐桌上的食品,必须经过农民的劳动,种子不会自动下地,不会自动下水,不会自动入库,农民的劳动永远会凝结在这个劳动过程中。
▓▓ 穿
穿什么?衣服。不管哪类衣服,要么出自农产品加工面料,要么出自化工类加工面料,要么由农民提供,要么由工人产出,面料不可以从地里挖出来,也不可能直接从设计图纸里变出来。
有了面料,还得加工制作,这又离不开工人。
高度自动化服装生产线是否可以抛弃工人?不能。只是用工多少的区别,只是生产效率的区别,生产衣服的裁缝工永远还会存在。
▓▓ 住
住就只能是住房,住房有大有小,有不同结构,有不同材料,无论怎么变,住的地方也都是由工人和农民完成。
高度现代化的建筑过程离得开工人吗?离不开。哪怕只有机械化操作,那这个操作工也是工人。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化飞速发展的过程,正是由工人和农民工合作完成的伟大过程,没有任何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发达不是工农联合的结果。
离开工农,图纸永远只能是图纸,再美妙,再有创意,都只能存在想象中,而不会变成人类可住的实物。
▓▓ 行
行在哪里?海陆空。
陆上行占绝对主流,公路,铁路,就成了人类最重要的出行必需。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谁修的?当然都是工农。
海路,空路,也离不开大量运输工具上的工人和背后无数维护工人。
但是,总有点不舒服。
工农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谁恩赐,安排,分配给我们“善待”?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因为思想还有等待别人“善待”的牢笼,所以让某些人“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只有把他们消灭干净,我们才能“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但是,总有点不舒服。
工农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谁恩赐,安排,分配给我们“善待”?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因为思想还有等待别人“善待”的牢笼,所以让某些人“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只有把他们消灭干净,我们才能“一切归劳动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