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红:“化缘” 已成为基层政权生存方式
本文摘自《韧性:县乡政府如何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2019年5月,笔者在某中部省份S县X 镇调研期间,当地社区干部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就是“化缘”。他们所说的“化缘”,就是向上级部门或者辖区企事业单位寻求资金支持。
当前,“化缘”已成为基层政权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政权的重要工作甚至是中心工作。基层干部除了要完成自上而下安排的各种行政事务、为辖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之外,还必须
费尽心思去“化缘”“找钱”,维系基层政权的运转。可以说,“化缘”已成为基层政权的一种生存方式。
1. 为何“化缘”:财政短缺下的基层生存窘境
导致基层政权陷入财政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预算定支与非预期支出的矛盾是重要原因。所谓预算定支,指上级政府只为下级提供特定的经费预算数额,超支不补。超支部分需基层政权自行解决。上级提供的预算经费往往仅能满足基层政权开展项目活动的主体需求,而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占地补偿、误工补贴等非预期开支,则未被囊括在内。这强化了对
基层的预算约束,可避免基层无限度扩张支出。在严格的预算制度下,若出现财政缺口,基层政权只能自筹资金弥补。
具体到基层社区,在X镇,上级政府每年只为社区提供固定数额的运转经费。
2019年上级为社区提供的办公运转经费基数为15万元/年(具体经费数额根据社区的人口、面积等基本情况确定)。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未纳入财政预算。上级为X镇社区干部核定的编制数额一般为7~9人。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社区书记月工资3000元,主任2800 元,副主任2700元,其他专干2500元。每个社区每年的干部工资支出大约40万元。如果算上办公、维修、社保和年终绩效等方面支出,那么每个社区年支出至少需要50万元。
由此可见,上级为社区提供的经费基数根本无法满足社区运转的实际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社区自筹解决。此外,社区干部队伍规模扩张也是加重基层社区财政负担的重要原因。基层社区干部队伍扩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社区事务的增多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干部;二是通过各种关系安排增加干部数量。有的社区原本不需要10余名社区干部,但由于上级安排等原因,社区干部出现了扩容。干部职数增加无疑加重了社区的经济负担。同时,近年来,国家严格控制基层政权的债务,基层社区不得举债用于运转和提供服务。因此,基层社区只能采取“化缘”方式,维系自身的非正式生存状态。
2. 如何“化缘”:关系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