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让党建工作成为非公企业发展的灵魂


1.jpg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离散化”和“悬浮化”现象日渐凸显,中国社会呈现出日益碎片化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新时期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面对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作为国家治理,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非公经济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国各级组织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探讨这方面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最近,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主进行研讨和调研,特别就关于如何在非公经济单位加强党组织建设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探讨。

2.jpg

  在研讨中,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就如何在非公企业单位加强党的建设发表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特别对北京琪舰消防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北京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在当前企业管理多元化的情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是一条繁荣经济、确保企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偏航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发展和应付各种不可预测的变化的根本保证。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企业便有了旗帜和方向。

3.jpg

  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会长于爽在研讨发言中特别强调,非公企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北京总体就有200多万家,这200多万家企业,要牵涉千万级别的人口就业,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怎样加强党的建设,怎样确保这支队伍和企业在党的领导之下,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保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不管你是国有还是私营,有一点不能有丝毫动摇,那就是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必须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这一点,才可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才可能确保企业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发言中有的专家还特别指出,非公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是企业不迷航不偏向的一个根本保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党的建设有一个基本制度,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单位”,城乡分别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和“单位”体制把全体社会成员都纳入到社会统一的管理体制中。这种“单位制”的体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以“组织化”形式实现了经济、政治、社会功能的高度融合。社会管理有了一整套的从上到下的完整体系,确保每一个人都要在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中。

  但是,改革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打破,人员从高度的封闭状态进入自由流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给党的建设工作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社会人员都处在自由流动状态,怎么来进行党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党建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比如,怎么在自由状态下能保证每一个党员都接受社会管理和纪律约束,就是比较最为突出的问题。党员党的观念和对党的宗旨的坚守,也便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新的技术通过打破原来形式的创造,深刻影响着社会和政府的运行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互动方式,比如,类似城市务工人员和“快递小哥”,你怎么能够保证他在社会管理的统一体系中,并且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对党的领导的坚信不移,这本身就是变化时代的一个大问题。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