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三千个县委书记与我们党执政根基的稳固
三千个县委书记与我们党执政根基的稳固
——推荐一个值得一读的调查报告
陈先义
最近,读到北大博士冯军旗在河南新野县挂职两年时写的一个调查,文中以大量具体事实深度反映了中国县级基层的官场现状,更指出了当今大部分基层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其中冯军旗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县级基层一手遮天,恶性循环,造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大城市而越来越臃肿,加速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不管从那个角度说,这都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他在文中不仅提出了这些问题,还对中国基层现状有分析。这些问题,不仅在河南,在相当多的农村都是客观存在。比如,县级政权家族化的问题,一个县级政权,如果从县委政府到各个科局,如果都是家族式垄断掌权,窜来窜去都是一帮亲戚执掌着各个部门的权力,那么,这个县的治理便会存在天大的不公。
最近又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刚刚脱贫的县,是一个连政府日常性开支都成问题的穷县,可是抓到的贪官,居然可以贪到千万甚至上亿,河南多个县已经抓出不少这样的县级干部。这就不难看出问题的极端严重性了。
我们党中央和政府的所有文件,都是面向人民,面向广大老百姓,通过省级市级,最后都要落实到县这一级的。因为县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面向成千上万的基层群众。县这一级政权的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底盘。若这个底盘发生动摇,便会地动山摇。我们千头万绪的工作都是为了底层百姓,若这个底层百姓发生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政权就不会稳固。
冯军旗的调查报告中列举的那些县,读后让人毛骨悚然!为什么?因为转来转去,都是几家亲戚在统领着一个县,成了一个家族的家天下,这样是不可能为大多数老百姓服务的。再重要的问题,他们几家一串通,问题就解决了,集体的财产就可能变为一小撮人私有的。老百姓有了不满和冤屈,你如果上访,随时可以把你定成钉子户,列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我们不否认乡村确实有爱闹事的二流子一类,哪个地方都有,但是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但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麻烦和问题一旦进入县级干部眼里,甚至影响了县级干部的晋升,这些人便会从此不得翻身。这些家族式治理者掌权一个县域的现象,我相信在中国县级社会里是带有普遍性的。河南有个县级干部作为典型人物、大众榜样去世了,这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榜样。本来这个县应该带头继承这个干部的精神品格,但是这个县的地方政府为了向上级表示对这个典型的巨大重视,采取的居然是把他的孩子们大多提拔为县里的领导干部,使这一家子都成了官员。这恰恰背离了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初心。最后据说这些孩子们也不争气,在其位便开始贪腐,吃拿卡要,群众反应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