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完善第一个“毫不动摇”,不留“缺口”给误导派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所谓“完善”,就意味着存在不完美之处,并且这种不完美既存在于公有制经济的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于私有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目的,本应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既驾驭公有经济,也驾驭私有经济,使二者都为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因此,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都应对照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进行自我批判,以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完善和提高。
但在目前的舆论场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只盯着对方的缺点,而选择性地忽视自身的缺点,然后把自身发展的诉求表达为削弱同样有缺点的对方,甚至要把有问题的对方给消灭了。这种倾向,尤其体现在民营经济的所谓支持者对公有制经济指责的逻辑上。他们把私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归咎于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公有经济的支持者也倾向于把当前经济中的分配不平等引致的内需不足问题片面归咎到私有经济的发展。据有关统计,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不平等问题也相当严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公有制经济,不能玩概念”,要建设真的公有制经济。马政经学者何干强提出用公有经济吸纳就业比例来度量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王中保提出用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来度量公有制经济的公有性。所有这些,这都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完善“第一个毫不动摇”的正确主张。
我们要用公有经济越来越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实际表现,来回应一些民营企业的所谓支持者对公有制经济的攻击,而不要给对方留下攻击的“缺口”。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走群众路线,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支持,而不能用类似私有企业的雇佣制度管理公有经济,更不能用更加落后的封建官僚作派来管理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不能把公有制企业的就业机会搞成准“世袭制”。否则的话,一些错误的右派言论即使在理论上是漏洞百出的,但是因为劳动群众和公有制经济的管理者在情感上的疏离,就容易受到误导派错误言论的误导,从而不去支持公有制经济。他们会觉得所谓左右之争,是资本新贵和官僚权贵之争,谁获胜了,自己都是被统治阶层。我们完善“第一个毫不动摇”,就要让公有制经济为更高比例的普通劳动者提供生活保障,让公有制经济比私有经济对普通劳动者更具有吸引力和吸纳力。公有制经济的运行应改革内部的管理考核标准,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普惠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既要避免内卷,也要避免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