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这一次,为何对手如此迷茫,只因我们回到了舞台中央


1.jpg

  当地时间10日,安理会通过美国提出的加沙地带相关决议,呼吁哈马斯和以色列接受停火协议。中国投了赞成票,俄罗斯投了弃权票。

  这个决议虽然是美国提出的,但不等于这是美国的一次胜利,相反,我认为这是美国的一次失败。美国一反常态,如此主动提出停战决议,目的是为了防止在中东遭遇更大的失败。这个更大的失败主要指的是美国彻底失去中东,进而失去美元的地位。

  自从胡塞武装打美国航母,中东局势就开始风起云涌,发生着对美国极其不利、甚至让美国人极其恐惧的演化。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加速流逝,而以色列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越发掩盖不住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以色列应该能感知到,中东出现了一个针对他们俩的围猎圈,并且正在收紧。真主党对以色列的主动攻击越来越猛,仅仅是昨天,真主党就至少发起了五波攻势,以色列北部又出现了大火烧烤。现在以色列的北部居民向南逃亡,以色列甚至用强制手段让北部居民离开居住地。

  真主党分明是要通过这种打击手段升级的方式吸引以军主力来北部进行决战,同时也在逼迫美国下场。一旦黎以战争全面爆发,美国要么马上下场,正式跳进中东这个泥潭里,要么,就坐视以色列被围殴致残(甚至更严重)。这两个结果,哪一个美国都无法接受,因为代价都是美国失去中东,失去霸权,失去美元地位。

  所以,在以色列占据加沙战场的主动时,一直以口惠而实不至的方式没少阻挠加沙停火的美国,先后几次否决过包括俄罗斯和巴西等国提出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而这次美国一反常态,这般主动向安理会提交停火决议草案,最合理的解释是:再不停火,形势就对美国和以色列更加不利了。

  看看美国的决议草案,就知道以色列接受协议意味着什么:

  第一阶段实施“立即全面彻底停火”,以军从加沙地带所有人口聚集区撤出;哈马斯释放妇女、老人和伤员等部分被扣押人员,并归还部分遇害人员的遗体;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第二阶段,哈马斯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作为交换条件,以军全部撤出加沙地带。

  第三阶段将开启加沙地带的大规模重建计划等。

  这个决议草案前两个阶段的内容,如果是在一个月之前提出,以色列是要大骂美国一顿的。现在提出这个决议,更像是给以色列一个机会,用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宣布加沙行动失败。因为除了杀戮造成几万加沙平民死亡,以色列当初宣布的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直到现在,哈马斯武装还在战斗,不但给入侵加沙的以军增加了更多的心理阴影,还有能力时不时用火箭弹反击到以色列城市。

  根据这个协议,以色列历经八个月时间,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

  显然,这个协议的内容并不是傲娇习惯了的以色列所能接受的,以色列如果同意并遵守该决议,说明它已经接受了这场军事行动不可能达到目标的现实,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取得他们所谓的胜利,也就等于变相承认,以色列的加沙行动以失败而告终。接受这样的协议,对以色列人,内心是有多么痛苦。

  经济和军事的失败倒还在其次,政治上的失败才是最严重的,这种失败很有可能让以色列一蹶不振,在中东最好的结果也是从此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因为以色列这一次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破产了,不仅把“中东小霸王”的人设丢了,几十年的犹太悲情人设也没了,反倒把反人类的帽子戴得牢牢的了。自此之后,谁要和以色列站一起,就容易在政治上会遭到孤立。

  所以,我认为这个决议本质上是美以在形势急转而下、极端不利情况下,断尾求生、及时止损的自救行动。

2.jpg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美国想通过这个决议为以色列争取一点时间,然后再做打算。但问题是,美国的实力是在加速衰退过程中,时间越往后,美国的实力越不占优势。以色列也是一样。这就是我们说以色列和美国最怕消耗战和持久战的原因。

  即便美国是出于这种想法搞出这个决议草案,即便以色列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在表面上先接受这个决议,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因为时间就不在他们那一边,以时间换空间,只会丢了时间,也会丢掉更多的空间。

  因此,我不认为,这次决议通过,是美国的一场胜利。何况,中国在这个决议也是投了赞成票的,一是加沙的老百姓太苦了,二是也不怕失去战略主动权的美国耍小心思。

  哈马斯在安理会通过决议之后,接受停火是对的,在此之前,哈马斯就已经对这份协议发出“积极信号”,从这份协议内容看,哈马斯和加沙并没有损失什么(赔偿之类的诉求现在也不到火候),不仅可以让加沙民众喘口气,在政治上也是得分的,傻子才会在这个时候与联合国决议对着干。

  哈马斯接受停火决议和以色列接受停火决议,完全是两种性质。哈马斯接受,那就是英勇的反抗取得了胜利,至少是阶段性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那就是侵略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至少是阶段性的失败。

  但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要把哈马斯接受联合国的决议,视为是以色列和美国的一场胜利。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开始搞这种话题引导,但无论如何,这种解读对美以而言,是典型的丧事喜办,要用舆论上的胜利掩盖事实上的失败,这跟网友拿来嘲讽蒋介石搞的“歼敌一亿,虎踞台湾”,逻辑是一样的。

  而且,以色列接受并执行这个决议,也不等于以色列应该付出的代价就可以一概豁免了。

  以色列可以在形式上回避战败,但战败的后果还是要承担的,最多是给打个折扣,但不能黑不提白不提就这么算了。惩治战犯是必须的,但这依然是不够的,以色列必须同意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这就要吐出以前抢走的土地。否则,以色列的麻烦就不会结束。

  看看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警告,那是对注定失败的一方使用的语气:必须如何如何,否则,就要如何如何,一再警告以色列,如果不接受条件,就要承担更大的代价。

  以色列现在失去了出题人的地位,成了答题人的角色,在答案A与B当中做选择。

  这样的选择题也是出给美国的,美国其实也差不多失去了出题人的地位。地位是实力决定的,一个连航母被打都不敢还手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在中东做出题人?

  这对以往习惯从实力和地位出发的美国,确实很打脸,但也很公平。

3.jpg

  以色列在进攻加沙的过程中,军事的损失也很惨重,至少九个旅参与加沙的军事行动,有说法称三个旅失去了战斗力,以军头号王牌“戈兰尼旅”,都败走加沙城,后撤整补。以色列早就喊着48小时内全面进攻黎巴嫩真主党,现在这都过去多少个小时了?

  因为啃不动这块硬骨头,以前又不是没有交过手。过去打不过,现在更打不过。何况,一旦全面战争开始,上来参与围殴的绝对不止一个真主党,真主党的帮手可以有很多,而以色列的帮手只有一个不想下场的美国。以色列战败是大概率。

  军事战败的后果,要比现在用联合国决议做台阶停火要大多了。那就可能不是按照1967年的边界为基础谈了,战胜一方要求以1947年的边界为基础,都可能是客气的。按照西方的规则,战败方不但要吐出以前抢来的所有利益,而且还要另外付出代价。一战二战的德国都是这样的,二战德国失去了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家一度还被分成两块。要不是冷战中苏联自己出了问题,德国现在还是分裂状态。

  比美国态度转化更有参考价值的是以色列的态度变化。以色列但凡军事上有前五次中东战争的战斗力,绝不可能接受这份停火协议。它接受了,又遵守了,就说明它就是没有能力,而且害怕了;说明它不但从真主党的行动升级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而且还从美国航母被胡塞武装打击后的表现感到了绝望,发现即使真的把美国拉下水,也一样是必败的结局。本来以色列的唯一希望是把美国拽进来,反被动为主动,但它终于发现,它不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高估了美国的实力。

  我倒是内心有点期待,以色列这一次真是搞缓兵之计,目的又是为了去跟真主党较量。

  如果真的跟真主党全面开战,最终的结果恐怕是以色列要面对特拉维夫保卫战,这都不再是大家开开玩笑,是真有可能发生。有人说,以色列还有核武器,如果以色列真敢拿这个威胁,信不信用不了三天,伊朗就能在哪个犄角旮旯捡到?

  总之,如果军事战败,以色列就会失去得更多,不但要失去抢占的土地,而且这么多年的罪行还要得到清算。

  当然,这个协议即使签了,按以色列的那个性,也会有很多变数,不必现在就认为以色列这次就可以安全上岸了。

  很多人一时不太能接受:美国还没正式下场,怎么就能说它和以色列要败了呢?

  问题恰恰在这里,美国一下场,就是更大的失败,会从中东本地力量之间的决战,变成世界级的决战,借此一举终结美国的世界霸权于此,这是反霸力量都在期待的事情。反正,美国一旦下场,就不会轻易让它从这里囫囵着走出去。其实,美国现在更喜欢文斗,或者搞搞暗杀之类的动作。

  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影响大家的思考。这次中东的博弈方式,与近代史上西方主导的博弈,有着明显的不同,带有鲜明的东方风格,或者东方智慧,并不一定要以大规模的打打杀杀决出结果,那是从古到今西方人的习惯性做法,而不是东方人的最高智慧所追求的理想结果。

4.jpg

  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才是东方智慧的最高追求。

  目前,世界三大战略区的博弈各有不同特点。

  西太的博弈因为有东方大国坐镇,表现出明显的东方特色和太极拳意,在美国部署了60%海外兵力的地方整体保持了稳定,这是很考验功力的。

  东欧,则是典型的“军事+经济”的西方式斗法,乌克兰倾尽举国之力,俄罗斯也不敢怠慢,北约已经实际下场。

  而中东介于二者之间,更偏向于东方的特点。虽然也有军事冲突,但主要是因为以色列要用西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军事冲突也一直围绕着以色列小范围内展开,主要发生在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再加上真主党的袭扰,冲突的波及范围并不是很大。中东那些穆斯林国家都没有以国家名义参与,那些中等块头的国家更是稳得很。虽然伊朗和以色列搞了一个回合的报复行动,也是点到为止。整个中东大部分还是处于稳定状态。

  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的不同呢?我认为,与东方大国的影响有关。俄乌军事冲突,东方大国态度中立,不插手,只是在经济上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关系。中东,东方大国的影响显然就重了很多,虽然没有在中东一线直接参与具体的博弈,但在战略层面,东方大国的作用无所不在。

  美国被动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因为失去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条件。这个条件的失去是因为中东穆斯林国家从伊朗和沙特开始搞起了大和解运动,美国不能再借力打力。伊朗沙特是怎么化解恩怨实现和解的呢?东方大国的作用是不是很关键?答案就在那里。

  东方大国还有一个作用也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就是牵制了美国60%的海外兵力,这也是造成老美在中东力量不足的直接原因。美国为什么不倾尽全力教训胡塞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怕自己被牵制在这里,无法再对东方大国进行遏制,东方大国会以更快速度发展并逆转力量对比。无论各个战略区怎么博弈,但在全球范围,美国与东方大国的博弈才是主线,也会影响到各个战略区。

  美国在欧洲,是相对最好过的。它在这里以战略规划和拉帮结派搞组织工作为主,前面有乌克兰,后面还有挨着的东欧国家,再后面是西欧国家,然后才是美国,这么一层又一层的,美国在欧洲就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不影响它用最多的精力盯着东方大国。

  我们在中文互联网,看到的经常是说中国这也不能、那也不行的文字,搞得很多人都以为我们能力有限。但世界最大、又是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产能的碾压和技术的赶超,在对手眼里是恐怖的。只要我们愿意,对于军事冲突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中国只要表态站在哪一边,这种影响自然会有人感觉到。

  应该还有一个作用,就不展开了。大家也别联想,反正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美国曾经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掌握的高超音速武器,俄罗斯有了,朝鲜有了,伊朗有了,胡塞也有了。

5.jpg

  总之,虽然中东在军事上是小打,但美国在这里失去的,却是最多的。美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然后又失去了海洋霸权的脸面和中东的主导权,中东秩序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真的以色列与中东穆斯林国家全面开打,美国搞不好就从上桌变成了上菜单。欧洲的变化则整体还是处于胶着状态或相持阶段。西太,中国是盘面的主控方,主打一个不允许生变生乱,稳得一批。

  我们之前有一篇文章说,东方大国现在喜欢的风格是表面太极拳,力道是金刚拳。美国其实是很不适应这种玩法的,好像还没发生什么,但好像一切都变了。

  就说台海,美国现在还有武力协防的底气吗?我们搞围台演习,美国的航母离得是不是越来越远?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瞧着水面还挺平静的,等开始泛起波澜,局面差不多已经定了。

  中东现在就有这个特点,好像战争一直是以色列主攻,哈马斯主守,北部有真主党在袭扰,节奏也不紧不慢,南边有胡塞武装,主要是切断以色列的红海航道,打击以色列的经济,看上去也不是很着急的样子。每天打打货船,很悠闲的那种。但最近抵抗之弧突然开始发力,胡塞武装打起了美国航母,真主党也开始在以色列北部大力出奇迹,搞得美国难堪,以色列也尴尬。这个时候,美国要求停火的积极性就高了,害怕哈马斯不同意,还邀请了几十个国家一起联名向哈马斯喊话。

  联合国安理会一开始的停火决议,美国都是投反对票,想想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什么?

  最合理的解释自然是我们前面说的,感觉到危机了,发现再继续下去大事不妙了,感知到围猎圈开始收拢了,对手开始收网了。

  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整体就是这么个逻辑。

  美国现在无法集中精力于中东,西太有东方大国,它还要兼顾欧洲,现在俄罗斯和古巴一起,在美国的家门口搞起了军事演习。但中东的形势变化又要求它必须集中精力于中东,否则,中东后面会更加脱离它的掌控。这种力有不逮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折磨。而且,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主动权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如果找不到那种一举逆转的办法,就像一个得了绝症的人一样,等待霸权注定消亡。

  所以,熬鹰战术是对的,只要东方大国自己内部不出问题,这个战术对美国来说也是无解的。

  谁能想到,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竟然是以这样一种节奏进行?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智慧含量最高的一次世界博弈,因为我们回到了舞台中央。

  【文/尹国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明人明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