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毛时代是如何实现人的发展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
毛时代的预期寿命和人均教育水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远高于人均GDP数字接近的其他国家。这是一种人自身的发展,全面和大幅度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是社会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在改开之后,各种社会问题大范围爆发,官学主流总是说这些问题只能够等待经济进一步发展,才能够得到逐步解决或者缓解。实际上,我们看到了相反的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滞后甚或大幅度倒退,由此才导致各种问题,在现实中间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记得2008年,乌有之乡举行过一次改开三十年的民间学术会议,社科院路爱国研究员提交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穷国有的各种问题中国慢慢都有了,从前之所以没有类似问题,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社会超前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高水平支持,现在,这个支持系统被逐步逐步消解之后,就再也没有条件跟穷国不一样了。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间收入提升解决不了相对贫困化问题
不过,非常明显的是,今日中国人均收入数量是在上升,但是,普通人的日子,是更难过了。收入上升的幅度,远远赶不上支出的快速增长,导致相对贫困化在全社会蔓延,不说普通劳动者,就是小资白领阶层多数,也走不出相对贫困化的陷阱。
在这个方面,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远超主流官学两界的研究——当然也可能是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懂了之后继续装不懂。在生活费用市场化之后,举凡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方面,都纳入利润最大化轨道之中,其服务价格快速攀升到大多数人承担不起的地步。民间流行的顺口溜说“住房改革把口袋掏空,教育改革把两老逼疯,医疗改革是提前送终。”生命再生产中间,几个关键环节的成本,都上升到大多数人背负不起的地步,故,民间称之为“新三座大山”。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占取剩余价值的剥削问题,这只是一个要害部位的阶级再生产机制,普通劳动者的经济状况改善或者提升,拿到合理的收入是重要的;更关键的是,要夺回主要生活费用支出的定价权。
南街村的典范意义就在这里——以村民人均货币收入低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中位数的抵起点,实现了“免于匮乏、免于忧惧”的经济自由,还让每个村民都得到一份有尊严的稳定工作。
仅仅依靠提升收入,肯定解决不了大多数人的经济困难问题,毕竟,大的社会体系不改变的话,仅仅依靠收入提升,连小资白领阶层所谓中产阶级多数,都很难挣脱相对贫困化的陷阱。说到底,在资本社会里,收入超过平均水平之上的家庭,也不会很宽裕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