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与经济发展的探索
近期一段时间来,通过一些学者和左翼分子的宣传,关于阶级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再一次被摆到台面上来,但他们大多数只谈及二者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未从本质上进行剖析,所以也就无法提出解决办法。
一、矛盾
经济发展就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后再用手术刀切除资本主义,最终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是资本主义不是固定不变的,物质是运动的,资本也是化生的,最终是难以割除的存在,这就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而阶级问题强调阶级斗争、不断革命,阶级间的斗争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不允许存在两个阶级,所以这就同经济发展在路线问题、阶级问题、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分歧。
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列宁同志曾说:“旧社会在灭亡了的时候,很可惜,资产阶级的尸首那就没办法一下子把它钉在棺材上,埋葬在坟墓里,资产阶级的尸首在散发着臭气,它把毒气传染给大家,它在散发着臭气!”资产阶级的灭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革命斗争,才能保证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也说:“一切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不断的阶级斗争和自我革命,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经济发展的问题
3.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那就要改变原本的生产关系,用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去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之外,私有制经济在生产方式上其实和资本主义没有区别,通过资本的异化,使得私有制不断壮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需要和私有制竞争,这就导致了在人民群众的眼中,公有制和私有制没有什么区别,都需要消费去购买生产产品,久而久之,私有制不断扩大,并使得一些公有制带有私有制色彩。
私有制体系下,生产者的地位和关系是被剥削者和雇佣关系;在公有制体系下,是平等地位和互助合作关系。显而易见公有制是更加合理的,但是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的诱惑、异化、掩藏,使得一大批一大批劳动者沦陷。资产阶级的壮大,是建立在剥削劳苦大众的基础之上,这也就导致贫富差距逐步加大。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显而易见,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加剧社会矛盾,如果资产阶级依靠自身的资本,给予被剥削者的报酬比按劳分配的报酬要高,那会有更多的劳动者投身到私有制经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