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网络上,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是集体好还是单干好的问题,争论不息,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我国农村现实存在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田荒藏野兔,不见种田人。难寻儿时伴,多见老少孙。”这是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
一,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农村耕地抛荒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的、现实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农村,农民仅靠种田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生存发展需要而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的农村,农民靠种几亩田,只能度个温饱,若要培育子女、让自己的孩子顺利成家立业,甚至还要抚养老人的话,那微薄的种田收入已经远远不够。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村的农民,仅仅依靠农业生产已经不能维持最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了。
经过人民公社时期的老一代农村人都知道,在生产队时期,一对夫妇两个劳动力,大多是要养活六、七口甚至八、九口人的大家庭的。那时代的农业是建立在人力和畜力的基础上,生产力水平很低,但为什么过去两个农村劳动力可以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而现在夫妇两个劳动力却难以养活一个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呢?
基本原因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基本没有什么发展;而农民的生存环境,随着市场化改革,其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生活成本大大提高。过去虽然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但每个农业劳动力也可以种个几亩地;而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却没有多大提高,许多地方一个劳动力所能种植的也还是几亩地;相反,农业生产成本却大幅提高,因而农民的收入相对而言是减少了。所以,解决温饱基本没问题,但你不能生病,因为现在的医药费太贵了;你不能培养孩子,因为现在的教育费用太大了;你买不起房,因为现在的房价太高了,你娶不起儿媳妇,因为你承担不了高昂的彩礼和婚娶费用。你仅仅靠种田,生了儿子,却不能供他读书;买不了房又娶不了儿媳妇。这就是许许多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抛下妻子、儿女外出打工的现实原因。
二,那为什么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民的劳动生产力还没有较大的发展呢?
读过《农村承包制的推行到底使农民失去了什么?》一文的网友应该记得,在此文中我曾经谈到“从生产队集体到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使我国农业失去了走向现代化的良好机会”。还是在1974年的时候,有次学校组织我们到当时的江苏丹阳连湖农场进行了参观。去的时候,正好是麦收季节,到农场时,正好在收麦子。那是百亩大块田(在苏南地区,这是非常大的田块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子,其宽度恰好就是一垅田(一垅为一丈宽),而运送麦子的是大卡车,在旁边跟随收割机,通过收割机上的管道把脱粒好的麦子输送到卡车车厢里,再由卡车把麦子拖到社场上去晒。我们10.30左右到农场,走时不到13.00,两小时不到,百亩田的麦子已经收完。当时我曾经采访过农场的职工,得知他们平均每个职工一年种植田地达到百亩以上。这就是当时农场上的劳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