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2024-10-09 362 0
作者: 张宇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列宁深刻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这一根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握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奠定了科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飞跃、大提高,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如何适应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使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原创性和原理性理论成果。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

  基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判断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标准,这就是生产力标准。列宁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他又指出,“根据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革,就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明确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阐释:强调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强调要主动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强调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些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创造性阐释,深刻阐明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深化和发展了对生产力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