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罗玉辉: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2024-09-15 1479 1
作者: 程恩富、罗玉辉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前亟须塑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包括构建公有主体型的多种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种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种调节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制度。同时,要以“四主型”经济制度为核心指引,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财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育人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文化氛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造就高素质人才体系。通过完善“四主型”经济制度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为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建立一整套高效管用的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坚持党对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领导;健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各要素生产活力;深化法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才能充分激发新型生产关系的活力和潜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3](P10-11)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要素的增量变革与存量调整,更需借助持续改造完善生产关系来为其开辟发展空间。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4](P2)生产关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5](P340)相比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上具有显著进步性。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6]同生产力的一定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又以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为载体。其中,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在制度维度上的规范和体现,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扩展,二者均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这就决定了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既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制度,也要对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