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钱昌明老师逝世2周年:革命家背弃人民群众的悲剧


图片

  【原编者按】在我们的好战友、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钱昌明老师逝世2周年之际,我们特重新编发此文,以寄深深的怀念。壮士已去,精神永存,事业未竟,继续努力。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图片

  论罗伯斯庇尔之死

  ——革命家背弃人民群众的悲剧

  钱昌明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史事:

  两千多年前(公元前209年),中国古代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陈胜,在起义成功、称“陈王”建立政权后,背弃了当年对伙伴(一起为地主打工的“庸耕者”)“苟富贵,无相忘”的承诺;还杀了这些来投奔他、无意中“妄言”了他以往故事的“故人”。自此,“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自外于自己的阶级兄弟,将士离心,最后竟遭车夫刺杀而亡。

  两千多年后(公元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同样因背弃了支持他的人民群众——先后镇压了“忿激派”、杀害了左派领袖埃贝尔后,成了孤家寡人。结果,一场“热月政变”,他也成了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革命,是觉悟了的千百万人的群众行动。领袖人物——革命家,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家一旦背弃了人民群众,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图片

  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业

  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1758年出生于阿拉斯,早年命运多桀,六岁丧母,父亲离家出走,他与弟弟妹妹均被亲戚收养,饱受寄人篱下之苦。所幸其为人聪颖、受人喜爱,入学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770年(12岁)他在当地神父的帮助下、获得奖学金,得以进入巴黎路易大王学院学习,1781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返回家乡成为一名律师。

  罗伯斯庇尔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当了律师后,同情、保护下层民众利益,很快在家乡赢得人望。他能言善辩,积极参与地方的政治、文艺活动,先被阿拉斯科学院接纳为院士,后又当选为阿拉斯文学院院长。法国大革命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此投入革命,直至终结他的余生。

  大革命前的法国,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国家。居民被分为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其余的人(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资产阶级)为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为封建统治阶级,他们占据着极大多数土地与社会财富,享受封建特权,不承担赋税义务;第三等级人们承担着所有封建义务,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王室挥霍无度,一味增赋加税,全然不顾人民死活。路易十五生前的名言是:“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路易十六继位,一切照旧。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生活无以为继,更因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一句话,反对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已成整个第三等级的强烈愿望。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