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读《南渡北归》(离别篇)

2024-07-10 1518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网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一本书《南渡北归》。网文说,这本书在读者中评价严重对立,有人说是好书,有人说没那么好,甚至说是一本坏书。还有人说,这本书被禁过多次。至于这个被禁是怎么一个被禁的方式,他们都没有明说,我也实在不太清楚。面对这本被两种极端评价的书,我以为还是要找来看一看的。在网上一查图书馆,还真有这本书。而且这本书不是只有一册,而是共有三卷,分别是南渡篇、北归篇,还有一卷离别篇。几卷书都很厚。我也实在读不过来,就选了最后一卷离别篇。至少在图书馆里,这本书没有被禁。

  这一卷说的是在国共决战的最后关头,当年国内的那些知识分子,特别是非常知名的大知识分子,他们都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是随着国民党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当然,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说那些跟着去台湾的都是留恋蒋介石统治的。这其中的情况非常复杂。

  例如考古学家李济,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护送故宫国宝一路颠簸,把国宝安全地护送到了大后方。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参与护送国宝回到北京。后来因为平津战役正在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担心故宫这批国宝遭受战火的焚毁,所以他认为如果把它们送出北京,对国宝应该是安全的。在平津战役之后,接下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接下来又是渡江战役。这批国宝似乎一直没有安全的可以存放的地方。所以李济最终还是到了台湾。在这里,他的初衷是保护国宝。但是他并不知道,北平的和平解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宝的安全问题。我们对他这样的知识分子能指责什么呢?说他政治立场有问题?这样的说法总让人感觉不太厚道。当然,在他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对共产党到底有着怎样的认识,我们不知道。即使不知道,也没有必要随意揣测。历史无法改写,更不能任意编造。

  当时在国内一些知识分子中,对美国的崇拜,或者说带有一种盲目性的崇拜是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对于那些知识分子到底是去是留,胡适对他们的解释是,苏俄有面包,而没有自由;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而中共那边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你们说,你们要做怎样的选择?胡适的这一番解释,已经包括了他的价值取向,当然是又有面包又有自由的地方是最好的。这肯定会让相当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还是离开大陆为好,即使去不了美国,到了台湾也总比留在大陆要好。

  胡适的这一套说词比较典型地代表着他的一个劣根性。说中共那边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那么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有所谓的自由吗?国民党反动派杀人如麻,搞法西斯独裁统治,老百姓会有真正的自由吗?胡适不敢提一句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中国人民到底有没有自由,估计他也是心知肚明的。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又有几家是有面包的,即是有饭吃,或者能不挨饿的?胡适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