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


     【笔者按】笔者是一名大学退休教师,在职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大家都学习过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中严厉批评了革命队伍中“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风气。笔者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一直铭记毛主席的教导,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联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而且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运用哲学思想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教学科研实际,批判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并努力在大家所熟悉的学习领域、教育领域进行开拓创新性研究,发表过数十篇有关论文,出版《大学学习学》、《哲学·学习·教育》、《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等著作,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中也谈到大学教师的学习、教学、科研等状况的文章。近日针对《自然》杂志上一篇谈论大学教师“躺平”现象的文章笔者写了《大学教师为什么也“躺平”?》(已发表于多家红色网站),笔者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但碍于篇幅,不可能每个具体问题都详细展开。其实,笔者已经发表的有关论文中已经对大学教师的“躺平”现象从不同角度做过较详细的分析。为了有助于教育部门的领导、教师及关注大学教育的红色网友更深入认识中国教育现状,现陆续发表有关文章。今发表《“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该文主要讲了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指出“一流大学”的含义不仅要从结果去衡量,更重要的是要从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动力角度去认识。这里特别批评了那种把一流大学单纯归结为一流的大师、一流的学科优势、培养的一流人才的错误观念。二是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强调要转变教育观念和采取多种具体措施。该文供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习参考,也欢迎其及各位红色网友批评指正!

  2024年7月18日


  “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

  郝贵生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7)

  内容摘要:“一流大学”的含义不仅要从结果方面去衡量,更重要的是要从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动力角度去认识。从后者意义上说,“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大学要建设“一流学风”的大学。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二是要采取多种具体措施。

  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风;学习素质教育;学习改革

  “建设一流大学”是近些年来许多大学领导动不动就大喊特喊的一个口号和目标。2010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建设“一流大学”问题。但究竟什么是一流大学?究竟怎样建设“一流大学”?在笔者看来,许多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些学者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同年4月媒体报道,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一流大学有三个条件:一是一流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一大批优秀成果,三是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刊载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光礼先生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的文章中讲到,一流大学要具有七个特征即:一是一流的国际声誉,二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三是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四是培养出大批的精英人才,五是具有充足而灵活的办学资源,六是具有完善的管理构架,七是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文章结尾总结到:“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要素特征,我们可以这样描绘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成就和卓越的人才培养,其关键是具有世界级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的两个基础条件是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充足的办学经费。”“世界一流大学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它一定有深沉而远大的抱负,不但引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且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价值信念和使命感,正是这种价值信念和使命感引导它选择大学的发展模式,建立组织的管理机制,塑造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和认同,守望着社会的智慧和良知。”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两会召开期间视察清华大学时,也谈到他对“一流大学”的理解。他说:“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