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钧:关于直接税与货币主权问题——我与卢麒元的不同之处
这个问题,我以前讲过,但文章不能再次发表。近几天与朋友讨论,又讨论这个问题。我就再说几句,算是旧文重发吧。
卢麒元老师关于中国“政治上偏左,经济上偏右”的观点,关于外汇外挂强制结汇问题、金融管理问题、国储贵金属、货币发行问题,水循环乡村建设等等观点,我认为有积极意义,都是对国家有益的!且他也是较早提出超级地租、房地产泡沫、走资等问题的学者。他对中国财政、银行、金融、税务部门的批评,我也认为是基本正确的。
但我想强调的是,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要抓住重点,抓住根源。如果不抓重点、不抓根源,只在枝节问题上做文章,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客观上,还会掩盖问题的根源,误导决策。
如果把货币权利和权力,与税收权利放在一起,我认为货币权利和权力极其重大,相比之下,税收虽然也是利益,但太小,可以忽略。
比如香港金融问题,关键之处,并不是中央不收直接税的问题,而是当年收复香港主权时,没有把货币主权收回来,反而眼睁睁看着英国殖民者把香港的货币主权,移交给了美国金融霸权!中央政府,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把港币绑定人民币、切断港币与美元英镑的关系呢?怎么没有想到废除港币、使用人民币呢?为什么一丝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呢?
如果中央政权掌握了货币发行权,那比收税的利益大多了,简直一个是大西瓜,一个是小芝麻。卢老师批评中央政府不对香港征税,当然是正确的,有道理的。但是,这是小道理,是枝节问题。香港货币最终绑定美元,其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均掌握在美国金融寡头手中,港币成了美元代用券,这对美国金融寡头来说,是获取了香港的货币权利和权力,这是个极大的、根本的主权权利和权力。即使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顺利征税,也是个蝇头小利!实际的情况是,中央政府连这点蝇头小利也没有争取。不过,即使中央政府当时争取到这个蝇头小利,如同时忽略港币发行和流通这个更多的权利和权力,也是极端错误的。大西瓜不要,要一粒芝麻,能有多大意义?
为什么中央政府没有想到收复香港的货币、金融主权呢?这可能要从当时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买办化说起。当时中国经济学界正经历从传统主权经济理论,到买办理论的重大转变,主流政治和经济界,对于货币主权,是刻意忽略和慷慨出卖的,或者说根本就不懂这些主权权力和权利。中国的央行制度,起始于1979年(约),真正变成政策的而施行,却是在这一时期,标志事件是《银行法》。也就是说,当时主流的政治和经济界,连大陆本土的货币、金融主权,都抛弃了,都准备送给美国了,都要“与国际接轨”了,自然也不会拿香港的货币、金融主权当回事,把香港货币主权奉送给美国霸权,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才是中央政府的最大错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