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从“里斯本丸沉没”说到“高升号沉没”


 “高升号被击沉时,共载有中国士兵1116人,他们在遭到日本军舰炮击时,用步枪奋起反击,直到完全沉入大海。”

  作者|郭松民

  编辑| 南 方

  01

  —

  《里斯本丸沉没》【点击阅读】的突然大火,多少让人感到有点诡异。

  导演方励一再表示,拍摄《里斯本丸沉没》,是为了“抢救真相”。

图片

  但事实是,里斯本丸沉没,没有什么需要抢救的真相。因为这件事情并不久远,属于“当代事件”,英军的战史、美军的战史、日军的战史、英国为审判日本战犯而设立的香港军事法庭的审判记录,以及战史学者对这一事件进行的研究,等等,都写得明明白白。

  纵观整部影片,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在拍摄过程中被发掘出来的,影片不过是重述了一遍“已知的真相”而已。

  所以,“抢救真相”之说,不过是一个借口,抑或噱头罢了。

  影片真正的功能,是为随里斯本丸沉没而丧生的828名英军战俘,做一个隆重其事的“道场”,通过这一“道场”,宣扬两个主题:一曰反战;二曰“普遍的人性”。

  其实,这两个主题,出品方和导演方励,都没有隐瞒,聪明人也都看出来了。

  方励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影片就是想用真实的历史告诉大家,战争可以毁掉一切,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一家中国主流媒体,这样称赞《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由中国海洋科学调查专家和制片人方励导演的纪录片,通过还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悲剧的细节,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可贵。”

  华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自媒体上写道,这部电影,“超越一般描述战争影片的正义/邪恶评判,镜头紧紧盯住人,每一个死难者和幸存者以及他们家庭在战争中的悲怆命运……那些鼓吹战争的狂热声音,总是自以为代表了正义,被忘却的正是一个个在战火中失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盛赞这部电影,认为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不像某些二战题材的影片带有明显的民族情绪或个人情绪”,“客观展现人性的黑暗与光辉,揭示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创伤”,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里斯本丸沉没》堪称中国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不必一一例举了,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可以很容易查到。

图片

  但是,我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要提两个问题:

  第一,在中国的语境下,抽象谈论“反战”,想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要知道,近代以来,准确地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行的所有的“外战”,即和其他国家进行的战争,都是不得不打的保家卫国战争。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