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不等于皈依西方!

2024-11-02 2527 8
作者: 许秀江、张晓楹 来源: 红色文化网

  现在流行的一种很时髦的说法,叫“与国际接轨”,其实就是这种懒汉思想。笔者并不反对与国际接轨,如果按照字面理解,与国际接轨本来应该是指建立一条物质、信息、技术的通道,以便于国际间的双向交流,其中通道两端在国格、人格上是对等的,绝无老子儿子、师傅徒弟之分,如果是这样的“与国际接轨”,国人当然举双手赞成。然而,我们到处所听到的“与国际接轨”,显然不是这样,一些人心目中的经济学“与国际接轨”当然也不是我所说的接轨。

  目前经济学“与国际接轨”的说法,至少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与国际接轨”就是向西方看齐

  有人说,中国没有经济学家,比如2005年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华尔街日报评选十名中国经济学家的标准之一干脆就是中国学者在国外发表文章的数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则断言,中国有很多名牌大学设有经济系,但没有一个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经济系的前列,无法与麻省理工、哈佛、耶鲁、剑桥、牛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名校相提并论。上述言论的一个共同点是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其逻辑谬误是不言自明的。就好比,一个擅长游泳的人,与不会游泳的拳击世界冠军比游泳,一个擅长拳击的人,与不会拳击的象棋大师比拳击,拿别人的短处与自己的长处去比,那么,结论总归是荒谬的。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来评价美国的经济学家,那么,也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没有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

  上述中国没有合格的经济学家、中国目前的经济学十分落后等言论就是“‘与国际接轨’就是向西方看齐”这种误区的典型代表。其错误的根源首先是把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混为一谈,看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自然把中国需要的经济学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混为一谈。主张中国经济学向西方看齐,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使中国经济学失去存在的理由与特色,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必然导致全盘西化的行动,从而给社会带来灾难。

  误区之二:就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经济学

  在有些人眼里,所谓经济学与国际接轨就是美国化,标准化就是数学化,现代化就是新古典化。上述否定中国经济学家成就的言论就是这种误区的典型代表。这种说辞的更直白表述就是一权都要听洋人的话,一切都要照洋人的规矩办。其错误的根源就是不顾事实,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体现了这些人应有的民族自豪感和学术自信心的缺失。我们很难想象,连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都不爱的人,能给他的国家和人民提出值得信赖的政策建议吗?其危害是误导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坑害了年轻学者,浪费了宝贵的学术资源,造成学术界思想的混乱。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