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教育、质疑、提问、创新
在马克思于1865年写的一段《自白》中,回答了女儿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最后一句是问他,你的座右铭(也有译成箴言的)是什么,马克思用笔写出的回答是:
De omnibus dubitandum
这是一句拉丁语,意思是“怀疑一切”。我完全不懂拉丁文,不过,从西方语言的字形来猜测,那个dubitandum可能就是“怀疑”的意思,前面的那个omnibus大约就是“一切”的意思。英语里也有omnibus这个词,不过,英语的这个词除了有公共汽车的意思之外,还有总汇、汇总,还有多集编辑的意思。这里就不妄加揣度了。
轻时,特别是在那个特别的时期,当有人拿出来马克思的这句话,很让我感到惊讶。马克思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怀疑一切是不是什么都不相信,谁都不能相信的意思呢?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怀疑一切并不是什么都不相信,而是什么都不能轻信。总要经过自己的调查,自己的思考,甚至自己的实践,再来判断事实的真伪与真理的存在与否。
作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大家,马克思从来就认为,辩证法就是用来批判的。要批判就肯定不能随便轻信。当然,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批判并不全部都是否定的意思,批判中当然有否定,但这种否定是在对某个事物或者理论进行全面考察之后,或者全面分析研究之后所采取的观点和态度。批判的否定里也有对部分或者局部的肯定。至少这里的批判,与汉语中通常所理解的批判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汉语中的批判基本就是完全否定的意思,西方语言中的批判当然包括了否定的意思,但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和直接。
有海外的某华人学者,在批评中国的教育时,总是把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西方教育相比较。不过,这样的比较有时也不一定很准确。这位华人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很少怀疑老师讲的一切,而西方的学生,不管老师说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他说的是真的吗?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然,这位华人学者说,西方的老师完全不反感学生的怀疑,反而认为学生的怀疑是一件好事。他们会鼓励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去找一些资料,进行一些考察、比较和研究,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而且,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这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西方学生的提问与怀疑,有的时候也很随意。可能在中国学生看来是很简单甚至很肤浅的问题,西方学生也会提出来。可能有中国学生对此多少是有点不屑的。不过,总的说来,愿意提问,愿意怀疑总归不是坏事。中国有的学生在提问前总要反复掂量,也有其有意义的一面,但在更多情况下,很多人还是宁愿保持沉默,不太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