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俄乌冲突为未来战争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解放军演练堑壕战的画面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场战争强化了一些旧有的经验教训,也为未来战争提供了不少新思路。解放军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并通过一次次实战化演习提升战力。
解放军复刻俄乌堑壕战
近来,央视展示了解放军进行堑壕战演训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画面中,解放军巧妙地利用民用无人机进行投弹和穿越机打击,完美复刻了俄乌冲突中的堑壕战。那么,面对类似的作战情境,解放军将如何从容应对?
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无人机早已不再只是高科技展厅中的奢华展品,而是成为了现代战场上的重要角色。就俄乌战场来看,谁先掌握这些小型空中利器,谁就能在堑壕对抗中拔得头筹。
从珠海航展及实战化演训来看,解放军正在构建一套独特的无人-有人协同作战模式。这不仅涉及到无人机,还有地面上的无人战车,以及其他更为奇特的“成员”——机器狗、机器狼……这些“低成本”的平台通过信息融合与传统作战力量协同,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
不同于俄乌双方,解放军更强调信息融合。在战场上,指挥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制定决策,并得到传统火力的全力支持。这一切,使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斗中保持领先。
简而言之,通过智能辅助和信息化作战,人工干预与智能系统保持微妙平衡。这让指挥员能够专注于更为复杂的战略决策,而不是被琐碎的计算任务所困扰。从实际需求出发,灵活选择作战模式,让无人系统与有人作战力量互为补充,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无人战车参与演习的画面
无人作战的理念强调体系效益,无人机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工具,而是被整合进整个作战网络中,成为了一个机动灵活的节点,以便更好的在战场上执行各种复杂的作战任务。
这种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横向扩展上,更在纵向延伸——廉价的无人装备逐步替代高成本装备进行风险作战,达成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目标。而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加持,每个无人平台也具备了类似人类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使之能在战场上自主协同,形成合力。
“无人大军”堪称巷战利器
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台海局势时,情势变得更加紧迫。台湾地区领导人一直以来的激进行为,特别是他提出的“全民皆兵”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担忧。结合多方消息来看,台湾不仅设立了所谓的“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还计划培训40万民间后备力量,目的就是在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与解放军打巷战。
台湾对巷战准备得如此认真,解放军必须提高警惕。无论是通过高强度的火力打击,还是使用无人装备主动开路,实现两岸统一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