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与革命要求


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时代方向和更高要求,是一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也是产生和成功实践于中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下面谈几点认识: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可用比较客观又有经济发展速度标志性的发电量增速来比较一下。从1950年到1975年26年间,发电量增长42.57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美国增长5.15倍,英国增长4.81倍,法国增长4.4倍,德国增长5.42倍,日本增长7.87倍,苏联增长8.06倍,印度增长10.06倍。同样比26年,旧中国1948年比1923年只增长6.98倍;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2004年比1979年增长了7.81倍。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容否定,那是我们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第二阶段,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内在的政治经济矛盾决定的,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为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也都进行了市场导向的改革,但仅仅五六年时间,就以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的失败告终,至今30多年都走不出低谷。而中国在经历了80年代末那场大的风波后稳住阵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灭亡了,中国却能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中国有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底线,因而才能抵御各种干扰和颠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现在是第三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排除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干扰和影响,旗帜鲜明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须回答和厘清的根本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在中国进入了新境界、新阶段。如果说,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跨越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先进制度行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则是继承社会主义开拓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克服的制度弊端,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假做真实真意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0条回复
王大校是我敬仰的老师,但从这篇文章看出似乎是试图用旧瓶装新酒,令人说不出滋味。装的肯定不是老酒陈酿,也不全是新酒,恐怕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让偏好旧酒的人过过瘾而已,与酿酒师无关(人家未必喜欢)。也许这个比喻不妥,理解有问题,抱歉!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