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村共同富裕要抓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

2025-03-02 808 0
作者: 文白 孔卫红 杨超群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唱响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邯郸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研讨会侧记

  文 白 孔卫红 杨超群

  邯郸学院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姜瑞林(前左五)向沙国武(前左一)、李景果(前右二)、王越祥(前左二)、孙庆忠(前右三)、蔡玮(后左四)、张路安(后左六)、徐祗坤(后右六)颁发"特约研究员"聘书

  农村集体经济是个老话题。在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后,高等院校如何发挥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抓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最近,为破解这一难题,邯郸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专门召开学术研讨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出力献策。炽热的会场气氛,激烈的观点碰撞,集聚了不少的理论共识、真知灼见,把一个学术和理论的研讨务虚会,变成了理论政策有见解、制度创新有提升、实践探索有领悟的思想和行动的动员会。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主任、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邯郸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龚东卫

  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政治底色和奋斗主线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主任、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邯郸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龚东卫指出,由政、产、学、研、农等各方面出席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学术交流会,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紧扣中央脉搏、贴紧发展实际、引领学术前沿、充满泥土芳香。

  龚东卫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集体奋斗。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政治底色和奋斗主线,是高质量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组织保障。政、产、学、研、农各方使命一致、初心相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乡村教育的重要保障,更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集体经济的信仰者、研究者、实践者、奋斗者们共同携手,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推动高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入乡随俗”,与各地现代乡村产业深度合作,共同谱写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新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孙庆忠

  将本土资源转换成唤醒人心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认为,中国文化被称为“乡土文化”或“五谷文化”,意在说明人与土地之间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中国人像是整个生态平衡里的一环,这个循环就是人与“土”的循环。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