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涵、实践策略与未来发展

2025-01-15 572 2
作者: 刘江宁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内容提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通过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探讨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同时也对共同富裕思想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和谐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是在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4亿中等收入群体,解决了8亿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精准扶贫实现了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21年我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共同富裕正在扎实推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深入分析研究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涵、实践策略和未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内涵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梦想和不懈追求。人类阶级社会形成之初,中西方的众多圣贤先哲就已经关注财富公平、公平正义、人类大同等问题。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其《管子·治国》篇中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以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同样也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共同体”的概念和“分配正义”。共同富裕思想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牵动社会各个方面和国家治理活动各个领域,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可以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1. 共同富裕思想的经济维度分析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