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对共同富裕的思考(之四)
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最大的目标群体就是中国的农民。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这就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也就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
有不少人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已经没有了集体经济,都走上了单干和个休经济的道路。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个体制,不是单干制,而是在保留集体经济的条件下,所实行的一种生产劳动方式的改革。
虽然原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不复存在了,但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基本的基础并没有遭到根本性的破坏。这就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归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农村的土地是被承包了,但是没有被分割。承包的农民对于土地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这就保证了我们的集体经济仍然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实现腾飞的可能。
我们不能否认,在一段时间内,农村的集体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也是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然而,我们更不能否认,在农村集体经济遇到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仍然有一些农民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了下来。
在这些农业集体经济非常红火的地方,有知名的华西村、南街村,还有更多的不那么出名的乡村。它们分别是窦店、韩村河、周家庄、兴十四、大寨、东岭、花园、龙门、航民、进顺、方林、九间棚、周台子、龙门、黄儿营西……从京畿重地到西南边陲,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坡,从中原腹地到东南沿海,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到处都有这样的共同富裕的榜样名村。
尽管有些主流经济学家,以及所谓名人,不相信农村集体经济能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中有的人在造谣,有的人在诋毁,总是在说些冷言冷语。有的党校教员,在参观南街村后,人家希望他题词,结果被拒绝。有同行者问他为什么拒绝题词,他含含糊糊,但表达的意思是,他不太相信他眼中所看到的都是事实。但是在那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非常好的地方,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幸福指数都远远超过那些集体经济发展不红火的地方。虽然有些地方的媒体舆论不看好他们,但是他们对这样的舆论置之不理,依然坚持走他们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在全国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又有新的一批农村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中共贵州毕节市委在帮助农村脱贫过程中,支持各村基层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山东烟台市委组织部,在领导农村基层党支部搞好党建的过程中,也动员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两个地方的这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