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回望千秋历史,展望中国未来
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五千多年有文字的成长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中国人经历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任何人学习掌握中国历史,直观地看,就是学习掌握各朝各代的历史。因此,人们总忍不住要做这样的比较,历史上究竟哪一个朝代对中国所起到的作用最大最显著呢?很多人都相当仰慕汉唐雄风,认为那是中国历史的几座高峰,我们今天讲崛起复兴,很大意义上也是要同这几座高峰比肩,要向它们看齐赶超。
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人称,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看问题,历史的深度决定未来的深度。通俗一点讲,就是对过去能够看多远,对未来才能看多远。中国是历史一脉相承的古老国家,历史观念尤其深厚,我们必须把今天的中国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链条中来加以考虑,应该把过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串联在一起做整体性的宏观鸟瞰。因此,“古往今来”的情结总是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们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总要时时地回望过去,要从过去的历程中找到通往未来的智慧与希望。
笔者也是这样,不仅经常发思古之幽情,而且每每都还冥想百年以后乃至几百年以后中国的样子。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说广为流行,那么百年以后的中国将变成什么样子?五百年以后的中国又是怎样的中国呢?
可能有人要说这是一个无聊的问题,但也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值得认真加以探讨。
对于这个难言的话题,不妨从以下几个视角切入:
一、周而复始的朝代化特征
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基本线索表现为各个不同朝代的更迭替代,有朝有代是中国历史的显著特征。所谓 “有朝”,就是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为周朝、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等各朝,表现为不同家族姓氏统治政权的更迭替换;所谓“有代”,就是每朝之中又具体地表现为代际之传递,譬如西汉的高惠文景武昭宣元各代等,表现为同一家族的世袭继承制。朝朝相替,代代相传,既世袭又更替,如此这般的朝代运动,构成了中国历史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
同这样一种突出特征相关联,则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的文明性状与历史轨迹。
一是维系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文明型国家的典型特征,因为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才能维系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否则就要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就国家的组织方式而言,大致上有文明型、民族型和宗教型等几种类型,其中文明型是发育最为高级、制度最为完备的模式,往往呈现高度的文明光彩。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因而也被人们广泛赞许为悠久灿烂的文明,这样一种文明类型的国家要实现永续发展,做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链条不断,不能依靠家族,也不能依靠势力集团,而只能依靠制度,这就是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是“里”是“本”,朝代更替是“表”是“象”,没有中央集权制,朝代更替不可能实现,没有朝代作为基本的表达方式,中央集权制也将昙花一现而难以实现持续性发展。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中央集权制之所以大都以短命而告终,原因在于这个制度没有找到可行的运行方式,而中国却成为突出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