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闲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他

2019-12-21 4821 0
作者: MRAnderson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谁掌握钱袋,谁掌握权力。

  这是美国的一句谚语。

  改变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受压迫的现状,让绝大多数人获得解放,生活得到改善,必须改变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否则,只要私有财产是悬殊的,对私人购买生产生活必需品没有任何限制,对底层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任何保障,那么无论上层建筑怎么调整,也不可能让绝大多数人获得解放。

  不仅如此,这样的社会之中,上层建筑必然为经济基础服务。任何回避经济基础现状,试图不改变经济基础,而仅仅通过加强上层建筑或者改善底层生产状态的努力,最终要么流于形式自欺欺人,要么加重绝大多数人的负担,同时增加控制经济基础的极少数人的财富。

  谈到这个话题,还是要从希特勒上台讲起。

  上次我分析过,在德国特定历史时期,在经济崩溃、政治穷途末路的背景下,掌握金钱的大资本家、大地主和掌握暴力的拥有大量财富的容克军官团,需要一个能够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扩张谋求利润铁腕代理人。希特勒的政治主张和他心狠手辣的行为方式,符合国内钱和枪的需求,于是得到资助,上台。

  与之类似的,还有蒋介石的上台。当时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大地主、买办资产家和帝国主义列强需要一个能够镇压革命,维护他们的利益的军阀。蒋介石对内残忍,对外妥协,顺应了既得利益集团的需求,于是得到资助,上台。

  有人提出来,希特勒破坏了民主制度,他上台不是民主制度导致的。

  这样的蠢货,显然没有想过,希特勒作为一个外国人,当年流落街头,糊口都困难,后来当兵,在战争中受伤,战争结束,没有发迹。一个吃饭都困难的人,有什么能力凭一己之力破坏民主制度(或者说钱主制度)?

  如果希特勒能凭自己的能力破坏当时德国的社会制度的话,考虑到当时德国有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人与他处境相近,那么当时德国的社会制度不知道被颠覆多少次了。

  希特勒的口才确实不错,但是演讲不能替代面包。听众即使进入狗血沸腾的癫狂状态,也很快就会被饥寒交迫所唤醒。任何政治运动,每一分钟都离不开资金。听众不能靠演讲糊口,没有现金收入,听众们很快就会作鸟兽散,四处觅食,维持生计。希特勒不能靠演讲解决听众的生计问题,让他们沉醉在癫狂之中。他也不能用演讲替代手下工作人员的报酬,他甚至不能用演讲支付场地费。

  希特勒并不是超人,没有超能力,也不是运气极佳,连续开挂,让听众癫狂受其驱使,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获得了钱和枪的支持。

  私有制条件下,统治阶级控制财富,就控制了社会资源,可以让社会资源按照自己意愿的方式运动。他们必然也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强化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强化自己的统治。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