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生:冯教授,方方日记,我们不看

2020-03-26 11348 16
作者: 牛煌 来源: 红色文化网

UbKj-hcscwwz7289135.jpg

  不久前有个频频出镜的戴建业,据说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说:“面对方方,我们爷们儿难道没点儿愧意?”。把方方捧成了战地英雄。前几天,我们武大又跳出一个冯教授——冯黎明,(这个不用“据说”,他确实是我们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又发了一篇《方方日记:我们在看》,大意是说方方独具慧眼,给身处黑暗的人们带来的光明,觉得不看方方日记的人都是胆小,不敢直面现实,都被权力和意识形态遮蔽了双眼。也不知道文学界是怎么了,高等学府怎么了,突然开始集体跳大神。

  就拿冯教授这篇文章来说吧,真的可以承包我一个月的笑点。前几天有个朋友转发给我一个实验,说是小白鼠,隔离30天之后脑细胞缩小了两成。主要结论是长期的孤独和失去社会活动,人类和动物都会变得惶恐和保守。当时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互联网让我既不孤独也没有失去社会活动,脑细胞还翻倍活跃。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可能是我太乐观了。

  挑三个点说说,也是冯教授文章中的重点。关键词:我们、在场、看见。

  1.我们

  “非个人化的书写抹掉了作者的‘我’,却交给了承受苦难的人民一个‘我们’,而那些拒绝方方日记的人,或许他们本来就不属于‘我们’。”

  在我看来,这基本上可以翻译成:方方因为脑补和造谣,变成了“我们”。冯教授因为看了方方,找到了队伍。而那些不看方方的人,因为不善于脑补和造谣,就不属于他们。

  这不废话吗?那肯定不属于你们啊。谁天天没事干迫害妄想还造谣生事?要我说,你们就是你们,别拉拉扯扯的。你要的我们,不是我们要的我们。

  其实我没太看懂他到底是啥意思,但上下文我看明白了,就是说,本来作家写作应该:陌生、个体、脱俗、不在生活世界、瑰丽、激情、不普通,而且这样写诱惑还很大。但是方方偏偏要:去陌生、非个体、世俗、在生活世界、平实素朴、讲武汉人民的所闻所感所思。于是方方就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一个作品可以作为典范推荐给学生的人。

  敢情这文学就应该不说人话、不和我们这些俗人玩儿,好容易方方下凡“我们”了一次,就成仙界偶像了。玩文学还玩出神仙感了,真高级。

  2.在场

  冯教授认为方方日记是“在场性”的文字,属于见证文学。我就特好奇,一个“家里蹲”的人,在的是哪个场?在家里都能见证些啥?还是说,网上找找各路消息,然后脑补加造谣加传谣,就算在场了?这下凡下的也太容易了吧?

  而且冯教授还说,凡人都让什么玩意儿遮蔽了,就理解不了“在”。TO BE OR NOT TO BE?怎么说到存在问题了?噢,是我瞎。原来他是想说,“隐瞒和拖延遮蔽了病毒幽灵般弥漫人间的事实”。多亏了方方,让被遮蔽的重见天日,洗了大家的眼。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6条)

热门评论
人以群分,臭味相同。
0条回复
棒!这位牛煌同学水平了得,后生可畏呀,冯教授应该汗颜空有其名!希望看到牛煌同学的更多文章。
0条回复
冯教授,方方日记,我们不看!!!
0条回复
雷锋日记确实写给自己看的,后被污蔑为写给别人看的;说明给别人看的日记肯定是不真实的。
方方日记确实写给别人看的,…………
0条回复
黎明与方方,均为砸锅党,不感父母恩,只拜㺯狗作爹娘。
0条回复
这位冯教授满嘴胡说八道,在大学当博导岂不是误人子弟。我们的大学怎么会养这么多卑劣的下流的“人才”?方方想软埋共产党,方教授拍手叫好,他们才志同道合。
0条回复
这个日记要是能留存下去的话,在千百年之后,可能会出现陈寅恪那样伟大的历史学家去论证方方是英雄,从而写出大量的学术著作去诋毁,污蔑今天所发生的事情。
0条回复
借用日记的写法,欺骗众人,瞒天过海,吐自己反动的目的 .
0条回复
看过她的软埋,就知道她与我们不是一路人 ! ! !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6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1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