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之痛——这种痛叫好了伤疤忘了痛,中医有解

2020-05-22 2075 0
作者: 甘草 来源: 健康哨所

  提到“痛风”,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一顿大鱼大肉过后,夜里大脚趾肿了,钻心的疼,难以入睡;但也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没解决,就再吃一顿”,痛风不痛了,啤酒烤串又回来了。因此,痛风也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疾病。

  痛风被称为富贵病,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机会得此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承受着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节假日各种聚餐后痛风的发病明显增高。

  根据有关数据,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前期发病症状)的患病率为2.0%〜13.2%, 痛风的患病率为1.3%〜3.7%,另外,痛风高发群体已不仅仅集中于 40〜50岁的男性。如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不只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甘草就遇到一位30岁男性得痛风。

  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男孩 8.8%、女孩0.6%,虽然没有找到国内的相关数据,现在的孩子营养过剩,过度喂养,已经发现很多慢性疾病儿童化,这是需要引起家长们重视的。

  研究发现,痛风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痛风刚开始表现为没有身体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之后逐步发展成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再加重就会出现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反复发作最终就会恶化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据统计,痛风的男性是女性的20倍,女性痛风多在绝经之后发作。胖人患病几率更高,他们往往过食肉类并且不爱运动。有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风了。痛风已经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会出现痛风。

  除了前面的饮食,家族遗传和药物因素也是导致痛风的原因之一。已经发现服用以下药物如嚏嗪类利尿药、阿司匹林、 P-内酰胺类抗生素等会引起痛风。甘草希望看到本文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从口里吃进的药,要想想它们是在帮助我们更健康,还是治疗了一种疾病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疾病。

  对于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西医治疗多采用秋水仙碱、非笛体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确实能快速缓解痛风病情,但并不能根治,而且往往会带来诸多副作用,甚至造成相应的医源性损伤。这是西医治疗痛风的缺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中医认为痛风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生湿成浊,最后凝聚为痰,又因感受了外邪使得病情加重,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骨骼,淤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引起关节、肌肉的红肿热痛。痛风的病位在四肢关节,与肝、脾、肾相关。认清了病因病机病位,就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不论中医药治疗还是中医外治方法都有很多成功案例。今天甘草就给大家分享中医外治方法治疗痛风的案例。

查看余下3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