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催婚,这届年轻人为啥这么惨?

2021-02-20 3261 4
作者: 红色青年白依依 来源: 红色依依

  每逢佳节被催婚,已经成了诸多年轻人的梦魇,原本其乐融融的团圆时刻总被一连串的灵魂拷问破坏殆尽:你工资多少?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春晚也不例外,一句“单身是狗”看似迎合了年轻人自我调侃的段子,殊不知亦戳痛了多少人的心。在这样一个全民化的节目中传递单身有“罪”的价值观,合适吗?

  许是导演组认为这就是现实,那观者也只好当个段子一笑了之了。

  不过,正所谓戏如人生,看热闹的同时,我们也应多看看背后的门道。

  爱情的火花哪里找?

  没人VS没有符合要求的人

  //没人

  没人不想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可问题是这个邂逅的对象根本没出生。

  据联合国的认定,通常认为新生儿性别比例 (假定社会没有大规模饥荒状况) 在102到107之间视为正常。

  而自从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后,性别比例便一路走高,1997年更是高达120.14,近些年也是在116附近徘徊,已经显而易见地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那句“未来十年将有3000万男性打光棍”真一点不夸张。

  这部分男性完全是因为没有对应的女性而单身,当民众被强制要求只能生一个的时候,受到封建社会时期生男孩以传宗接代的思想,以及传统农业社会下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影响,女孩的出生就越发困难了。

  即使如今明令禁止查验新生儿性别,依旧不乏有人通过走关系来人为选择孩子的出生。

  这和性别比例更加失衡的明朝时期(明朝中期后维持在150:100)溺杀女婴的现象相差无几。

  //没人有符合要求的人

  既然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那总不至于单身了吧?实则不然,单身的女性也大有人在,尤其以城镇为集中。

  这部分女性则是基于对另一半的高要求(当然,也有的人要求并不那么高依旧单身),或者基于“我单身,我快乐”,做一个自立自强的现代女性也挺好而单身。

  前者体现出一种金字塔型的婚配模式,即男性趋向于选择较自己条件差的女性为结婚对象,女性则选择条件优于自己的男性伴侣,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巴纳德称为“婚姻梯度”。

  后者则体现出当代女性逐渐不再依附于男性而生存,不再通过婚姻来实现自身的阶层跨越,变得越发独立自主,是可喜的一件事。

  金字塔型的婚配模式自古便有之,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年龄上男大女小;学历上男高女低;职业上、经济上男优于女等等。

  凭此模式找对象的女性一般都想通过婚姻实现阶层的跨越(当然现在已很难实现了),再不济也是同级。

  显而易见,最容易被“剩”下的就是金字塔底端的男性。这也正印证了农村“光棍村”的由来,由此产生的贩卖智力缺陷的女性以及越南新娘的事件就很好理解了。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未来十年将有3000万男性打光棍”,太乐观了吧,到农村去看看,现在就不止这个数。
0条回复
在私有制的体制下,人类的一切活动关系,都是拿拿金钱未衡量的、在家庭关系上也是一样,谁能拿耒更多的钱谁就是主人,拿不耒钱的就是奴仆
0条回复
彩礼数额,是男方学历、职业(收入)、家庭背景、品德、情商、颜值等累加后的反比值。一般情况下,彩礼高,说明男方学历、职业(收入)、家庭背景、品德、情商、颜值等累加值较低。
0条回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可是许多中国人却看不明白,特别是应该看明白的人硬是装糊涂,非1糊涂乃自己就是资产阶级。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