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苏修-俄罗斯: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免费医疗
这是红色小兵第5篇讨论免费医疗的文章了。
前几年,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都实行免费医疗的消息,曾在中国舆论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对免费医疗在俄罗斯的流变史,窥见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免费医疗利弊,从而对未来我们的医疗设计模式有所启发。
社会主义苏联 ——无限免费医疗成绩斐然 社会主义的苏联,曾经是全民免费医疗的老大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早在1912年,列宁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就曾说过: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工人的国家保险。
苏联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保证对所有居民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这些原则下,苏联建立了全体劳动者都能享受的免费医疗制度:所有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医疗卫生经费的来源包括国家预算与企业、社会团体及集体农庄的资金,但以国家预算拨款为主),医疗保健事业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社会上没有私立医院,各级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是国家工作人员,由国家发工资并享受其他福利待遇。
随着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到20世纪中期,苏联的免费医疗范围扩展到集体农庄中的全体农民,苏联由此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全体公民承诺并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免费医疗的国家。
苏联的免费医疗包括三大部分:医疗服务制度(免费满足居民的一切医疗服务,免费提供病人住院的治疗费和诊断费)、劳动保护制度(改善生产的卫生条件、安全技术,消除工伤和职业病)和疗养制度(发展疗养设施,为工人和农民的休养服务)。
苏联在建立伊始,就有计划地建立和发展卫生机构和工矿企业中的卫生诊所、医院,构建起全国覆盖的医疗网络;大力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培养医生和专家,提高医生诊疗技术;大力发展医学工业,增添医疗设备和研制新药。
苏联建立了谢玛什科(Semashko)模式,这个模式的基础是区(district)一级医疗卫生委员会和区一级的医生。
苏联的医疗机构包括:诊疗所和综合门诊,医院(医务所、企业的医疗卫生部、疗养院、预防病院)。
城市中的门诊实行划区医疗制度,医生在自己负责的划分地段范围内,全权负责一切医疗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还要对责任区的生活条件进行检查。
苏联,还在工矿企业中开展车间医生制。
农村居民的住院治疗,也划分了区、中心区和州等各级医院。居民较集中的村庄设一个门诊所,集体农庄还有妇产科医院、保育所等机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