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正确“特斯拉”,何时才能挨打、立正?
文 / 风雷
今天是上海车展第一天。
在特斯拉的展台上,一位身穿“特斯拉刹车失灵”的女性消费者爬上特斯拉汽车,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
很快她就被两个壮汉给抬了出去,鞋子也掉了一只。这狼狈的样子,让笔者想起了老家农村杀年猪时的情形。
同时被清出场的,还有一位汽车旁穿同样T恤的孕妇——或许是因为身体原因,又或许她不像前一位那样,并没有成为焦点,一帮壮汉将她给围住,并清了出去。
这就是目前特斯拉车主的待遇。
作为消费者,当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当合理合法的维权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能采取这种显得极端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这,还得有手段混入车展媒体日,还得忍受住特斯拉请来的安保人员的咸猪手,甚至还得被像牲口一样的粗暴对待。
就这,也还要被某些正能量大V给嘲讽:不好意思,你越界了,这是讹诈。
问题是,谁还没个脸面,要不是常规渠道无效。走投无路之下,有多少人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抛头露面?
爬上车顶的这位女士,已经被诸多关注特斯拉的网友给认了出来。
今年2月11日,河南安阳,在一处十字路口,该女士父亲正常踩刹车,结果特斯拉刹车失灵,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险些送命。
按说,这一家子态度够好的了,也没想着甩锅,他们认可警方认定的这一方未与前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事故全责;特斯拉却称事发时时速为118.5km/h(这个现场监控视频就可证伪),并要求到它指定的第三方进行检测(而非利益无关的第三方)。
就这两年来说,特斯拉连续发生十数起类似刹车失灵的事故,哪一次不是甩锅到消费者操作或路况不好(比如小雨,时速20km出头却停不下来)头上?
而这种故障,对特斯拉而言,仅仅是产品出/试错的必要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却很有可能是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
逻辑上最离谱的一次,去年1月北京陈女士的特斯拉,连踩三次刹车后,车辆却加速撞上前车,事后,特斯拉回应称“女性踩刹车力量弱”——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还要把车卖给女性呢?以后是不是无论男女,都得测试一下右脚的力道,以免踩不下刹车?
最搞笑的一次是,今年3月11日,海南的一位特斯拉车主投诉因制动未成功一头撞上了路边的护栏,特斯拉售后人员为了自证清白,驾驶特斯拉亲自去事故现场验证,结果也没能刹住车,同样撞上了护栏。
此外,还有维权的消费者爆出的后台数据前后凌乱,不合逻辑(高度怀疑数据被篡改),甚至平日连开100多km后台数据却没有任何更新。
至于其它的诸如门无法关闭、材料修剪、零部件缺失、电池出厂就出问题等诸多问题,相比直接要人命的刹车及智能控制的后台,都是小意思。
在所有的纠纷中,特斯拉总能在极短时间内回应,并且永远是没错的,错的都是消费者。
特斯拉堪称永远正确的完美汽车。
特斯拉唯一的一次翻车、道歉,大概是其用户在特斯拉自用充电桩充电后,出人意料地突然断电无法启动,特斯拉就此回应为国家电网的电流太大,车没问题,之后国网南昌公司表示这锅我们不背。
相比家大业大的国网,个人消费者简直是拿特斯拉一点办法没有。
此外,特斯拉可以全天候采集信息,其数据库竟然不在国内。
因此,今年以来军队、军工、航天、涉密单位及家属区,陆陆续续都不让特斯拉汽车进入相关场所了。
今年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紧急约谈了特斯拉。
五部门联合约谈,在国内汽车发展史上也算得上是头一次了。
但谈归谈,出事了,特斯拉还是那鸟样,文章开头提到上海车展维权的那位女士,其事故发生在约谈之后的2月21日。
许多人都乐观的估计,鉴于特斯拉过去几年来的种种表现,今年315应该会榜上有名,结果,人家“幸运地”漏了过去。
那好,没有315,那消费者就给它上365.
特斯拉,在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之机,原本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神话。其背后是号称硅谷钢铁侠的马斯克,其人设就是高科技、创新,特斯拉是这人设的载具,也是人设变现的工具。
承接美国NASA技术的Space X已经被吹成了航天民营化的典范,可惜SN最近的4个型号都连续摔了下来;另一头的智能电动车特斯拉的表现,那更是有目共睹。
即便如此,SpaceX+特斯拉的股价总体上在狂飙突进,中国大陆也成了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其股价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华尔街资本,而特斯拉的玩家还有上海市政府。
2017年,特斯拉就和上海达成协议,将在上海自贸区内独资建厂。这已经算是一个没有前例的优惠了,要知道为保护国内汽车产业,此前在国内的外国汽车厂商全都是合资。
此外,特斯拉在中国拿到的贷款年利率是3.9%,贷款数额还超过建厂的费用;上海的土地,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特斯拉——这待遇大概只有最优质的一线国企才能享受到,如果运作得好的话,马斯克一分钱都不出也能大赚特赚。
在中国建厂,不但有效规避高昂的汽车税,还能享受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及低价人工成本带来的好处——特斯拉的财报称“相比于美国工厂,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单位产能的资本支出)低了65%!“
当然,要求是有的,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对赌协议:特斯拉必须在未来5年在上海工厂投入人民币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从2023年年底起,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但特斯拉会获得剩余土地租赁、建筑物及固定资产的补偿。
耐人寻味的是,协议的签订,工厂的开工,恰恰是在中美贸易战的时期。
或许,这也是特斯拉底气的源头之一,在作为“投资者”、大开绿灯的当地没有获得明显收益之前,所有的敲打都仅仅只能是敲打。
至于那些无辜摊上故障车,甚至要拿一家人性命去赌的消费者,大概只能算他们倒霉吧。
还有人说,引进特斯拉是引入条鲶鱼,它能够把水搅浑,倒逼国产智能电动车产业的技术升级,还能因其技术外溢使得国产厂商受益。
这思路貌似合理,现象层面上都对。但看一看国内燃油车发展的这几十年,可以说引进换技术,基本上是失败的,市场拱手让人,核心技术也没学到,就赚了个辛苦钱。民航大飞机产业也是一样的,欧美都承认中国入局后,又去搞合资,最终只能重头开始,近年才略有起色。
但说到底,还是忘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宝贵经验,忘了类似行业的惨痛教训。
退一万步说,哪怕真想搞鲶鱼效应,至少得改变以资为本的态度,先从解决问题频出的特斯拉之“永远正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