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彝族女孩因彩礼纠纷自杀,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昨天,我看到一条非常令人悲痛的新闻:四川一位彝族17岁女孩,因彩礼纠纷喝农药自杀身亡。

  花样年华的她,本应该还在高中的校园里学习,但现在她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仅如此,据报道,她在14岁的时候便已经被母亲嫁了出去,这实在是令人痛心,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民国。

  关于这件事的一些具体细节,目前存有争议,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中。但这个女孩的悲惨经历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网友的共鸣、愤怒与反思。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是因为这个事件的性质实在太恶劣了;二是因为在婚姻问题上,广大网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高彩礼的问题。

  也因此,虽然这件事细节上尚有争议,但广大网友已经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都怪这女孩儿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女儿就被她当做商品卖了。

  有人说,女孩儿之所以能这么早被出嫁且收了昂贵彩礼是因为彝族的风俗问题。

  有人说,这要怪女孩儿的丈夫,他的家暴行为导致女孩儿自杀,根子上是男权思想严重。

  也有人说,虽然有没有没拿到结婚证目前还不清楚,但女孩儿十四岁实际上就出嫁了,根本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这是地方干部监管的失职。

  这些说法都有它的合理性,上述的每一个人都是女孩儿悲剧人生的助力者。

  正如鲁迅先生《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亡一样,祥林嫂悲惨地死在了雪天的晚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杀她,但又都参与了杀她。

  可以说,女孩的母亲、女孩的丈夫、地方的部分干部都有责任,是大家一起“杀”死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首先,无论是女孩儿的母亲,还是女孩儿的丈夫,头脑里面都残留着许多封建糟粕思想。

  女孩儿能这么早出嫁,和当地彝族的习俗有很大关系。民族习俗不见得全是坏的,但确实含有大量的糟粕。据荥经县网友反馈:在当地,彝族会生很多孩子,一般都有五六个,对父母来讲,女性的主要作用就是嫁人收彩礼。同时,由于男权思想的残留,女孩儿出嫁之后,在家里也没有地位。

  因此,封建的糟粕思想是女孩悲剧人生的底色。

  其实,不光是在彝族聚集的荥经县有很多封建思想残余,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许多偏远山区在建国后才逐渐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受革命文化的洗礼。但新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没能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彻底地清除出人们脑海的时候,一股“市场经济”的春风便将又将其刮走。

  同时,由于资本文化从沿海往内陆传播尚需时间。于是在许多农村,最腐朽陈旧的封建文化在一段时间里便没有劲敌,它们“春风吹又生”,继续盘旋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且壮大。

查看余下4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