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三重层面的阶级压迫


图片

  这个事儿有三个地方很让人抓狂:①彩礼;②贷;③为什么会有彩礼贷。

  首先先说第③个,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神奇的玩意儿?

  很简单:娶不起媳妇了呗!

  前段时间,韩国年轻人生育欲望持续下降的调查新闻上了热搜,其暴露的韩国社会压抑的阶层分化和狭窄到极致的工作上升通道,都是韩国80/90后不愿结婚、甚至抵触恋爱的原因。

  这则新闻当时也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共鸣。由于高房价、高物价、高昂子女教育成本等一座座大山的横亘,中国国内结婚率、出生率不断下降的事实一样是无法回避。

  所以这时候,金融资本就闻着味来了,毕竟彩礼是结婚之“刚需”啊!

  那么为什么彩礼会是刚需?就得好好唠唠这个彩礼风俗。

  ===============

  毫无争议,彩礼是不折不扣的封建糟粕。

  其本质是男权社会下地主阶级对女性劳动力的一种经济置换,说白了就是卖女儿。

  周礼制下,女性不为人而仅为牛马,或侍夫或劳作或生育,活着的唯一作用就是为男性的生产“打补丁”,活着的唯一证明就是有男性可依附。

  所以落实到婚姻,也同样需要外物的价值以自证,比如昂贵精致的彩礼。因为女性自身被认为是不具备价值的,她只能借助那一份彩礼为自己提供一份卑微的“价值证明”,然后,就是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从此成了“婆家的人”。

  封建制度与地主经济的压迫下,女性是没有人权和自主能动性的,她要么是地主老爷家的人,要么是另一个地主老爷家的人。

  不论你是大小姐还是丫鬟,除了吃喝穿戴有较大差异,在女权层面完全是共体,均为被压迫者。

  同时,也正是因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人身垄断和贫富差距,地主老财坐拥妻妾成群,而劳工苦力难言娶亲。

  彩礼制度,成了婚姻世界里一道横亘在阶级鸿沟面前的反动风俗。

  这种吃人的封建婚姻礼教竟然能够流传至今,真的让人为百年前的革命先烈们感到悲悯!

  回想1920年的冬天,19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结婚时,作为革命者的杨开慧就亲手砸烂了反动落后、物化女性的彩礼制度:“我不做俗人之举!”

  嫁给毛泽东的那场婚礼,甚至称不上什么礼,没有彩礼没有花轿,两个人仅仅是换上了新装,在亲人挚友的见证下于湖南一师的教员宿舍里结为夫妻。

  所谓的新房,没有一件家具是新的。但是二人的婚礼却在当时乘着新文化的风气传为佳话,成为全国进步青年、革命人士的楷模。

  1950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宣布实行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而彩礼制度被视作“买卖包办婚姻”的封建产物,被第一次以明文形式彻底杜绝禁止,这在古今中外几千年来的法律中是首次。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