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江西,不该因“彩礼贷”走红
文 | 飞剑客
3月16日,江西的九江银行推出了一款彩礼贷的产品,惹来大量争议,需要说明,九江银行这时候推出彩礼贷,与当前国家解决高额彩礼的政策相悖,且在全网对于江西彩礼高的负面印象里,无疑又加了一把火,可谓非常之糟糕。
作为革命历史里永远绕不去的一个地方,江西曾经令人如雷贯耳,而在近几十年的发展里,又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这导致外地江西人凭空多了一个技能:隐身。很多年轻网友也未必知道江西,江西人也便开始自嘲是阿卡林省。当然,乐观地想想,当全中国都知道你叫阿卡林省,已经是越来越有存在感的事情了。却不想,现在的互联网上,我赣又多了一个高彩礼的黑名片,相信很多老表也不想看到人们提到自己家乡就说,我知道那个江西,就是那个彩礼特别高的地方;更不想自己和别人提起自己家乡,他立马就晓得了,说原来就是那个卖姑娘的省啊,如雷贯耳,而想不起来这里曾经是我党革命的发源地。
客观来说,哪里都有彩礼高的地方,用高彩礼笼统地去形容一个省,肯定是不合适的。根据我的了解,福建、浙江一些地方的彩礼也绝不比江西低,甚至几百万的彩礼也不是没有,江西十几二十万在他们面前零头也不够,只是人家嫁妆也高;换北上广深来说,即使不要彩礼,也有通过男方买房买车来识别测验家庭收入水平,彩礼不过是一种更传统的测验方式之一。那么为什么江西在网上被黑的这么严重呢?
网络上关于彩礼的争吵,大抵是利益相关,很多风气开明的地方把彩礼理解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这时候“彩礼”便是彰显门当户对的中华“优良传统”。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彩礼进了对方家庭,就可能出不来了,甚至女方本人也支配不了这个钱,所以俗称卖女儿。就比如某个老表娶了个赣州于都的女孩,彩礼要28.8,一点都没回,甚至酒席、烟、娘家人来回路费,女方一点都没出,在一些地方,很多是默认不回彩礼或者象征性的回一点嫁妆,可能就是三床被子。
综上,这个江西彩礼高,和发达地区居民比不是很高,但这个高是在于:彩礼占家庭储蓄比例非常高;经济收入对比彩礼夸张程度;高价彩礼在当地出现概率非常高。最关键的,是嫁妆回得少。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江西存在高价彩礼的问题,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且大量江西人走出去,嫁出去,这个锅得背好。实际情况主要是上饶、鹰潭、抚州等地存在彩礼过高的问题,20万只是一个起点,30万也很常见,几市凑桌斗地主,上饶丈母娘叫个30万,抚州来个35万,赣州再来个40万……适龄青年一众要不起,鹰潭这地方甚至因为彩礼还闹出过人命。除了彩礼,还要有城镇的房子车,最好不要按揭。不知道的还以为江西人有多富裕,实际上,这是男方的家人辛辛苦苦打工十几年,没灾没病,才积攒来的。
不过还是要声明:以部分代替整体,于逻辑上来说,是存在漏洞的。于感情上来说,也是伤害江西老表的。以上地区高彩礼只是部分地区而已,并非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至于江西南昌、吉安等地区,这种现象没有那么明显。所以,一想到江西妹子就想到高彩礼,就和看到河南人就想到偷井盖一样没脑。但与此相反,本来高彩礼名声就不好了,本地银行非要去主动把自己省份和高彩礼绑定在一起,活该被骂被点名。
前面说到,高彩礼并江西独有,准确来说,不少经济落后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良好的养老体系,农村父母指望卖女儿彩礼回本,作为养老备用金。有些彩礼鼎鼎大名的地方,封建男权观念又十分突出,一定要生个男孩,先生了女孩,就会懊恼,而一旦家里诞生男婴,就会尽快把女儿嫁出去补贴男性,有的人甚至认为女孩子读大学是赔钱货。
但高价彩礼不仅压榨女性价值,儿子虽然被补贴,也要承当父权赋予的必须要结婚当爹的道成肉身的使命,所以养老送终也几乎是儿子的事情。可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不要高额彩礼,那儿子也很难结婚,就怕女方兄弟们结婚时同样面临高彩礼的问题,这可能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或者说毅种循环。当然,这个补贴弟弟哥哥、压榨女性的策略也可能转嫁给城里面的男性家庭,他们也要莫名其妙要为某些地方落后的性别意识、封建男权观念去买单,相当于是一种逆向的剪刀差。
重男轻女是普遍存在于乡土社会的意识,这些问题,江西的邻居湖南、湖北、福建、广东都会面临到,甚至重男轻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江西的部分地区却有着不符合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彩礼,倒也是折射出了江西自身被忽视的社会经济、人口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江西彩礼以前并不高,也基本上和全国其他要彩礼的地区持平,印象里,10年前普遍是三万以内,结婚时女方家用彩礼钱买点实物当嫁妆回给男方。可2010年以后开始,每年涨2万至3万左右,所以说高价彩礼这档子事,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露出苗头。
这个时间,也是一个城市化的新的节点,农村,城市,外省之间的流通速度加剧,各种不平衡发展的心态交织在一起。
自从江西以阿卡林省的称号出圈,我们或多或少知道江西人有“隐身”的被动技能,慢慢也知道江西人比湖南人更吃辣,喜欢瞎几把辣,却鲜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江西人修成的主动技能是“离家出走”。早在十年前,每10个江西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人“离家出走”,相当于搬走了整个省会南昌的人口,都去哪了呢?实际上就是环着江西在跑路。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西的女性外流情况最为严重,可以算作是女孩输出大省,虽然根据六普的数据来看,江西的适龄男女的性别比并没有太多失衡,但如果按常住人口统计江西的适婚年龄男女性别比,就相当不好看了。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农村男青年买不起房,又要回老家,而很多江西农村的女性不愿回去了,因为环江西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江西高,大批农村女性外嫁到周边地区。很多和江西更穷的省,由于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反而可能没有这么悬殊的性别比。
一方面,这几年江西人口外流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它极容易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女性外嫁的同时,争取一部分财产转移,也算因地制宜。在这样的农村(边缘)—省内城市(半边缘)—环江西省的格局下,农村女性大量外嫁,就形成了某种婚恋逆剪刀差,城市里的人到农村去娶老婆彩礼就要比农村出的高,外省到江西农村娶老婆就比城市出的高,就把彩礼比上去了,带动了攀比的风气,攀比事小,一旦家长意识到了卖女儿能赚养老金,同村的家长就会形成价格同盟,蔓延到同镇,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彩礼越比越高,如果有某位家长真心祝福女儿,那就是破坏了市场,在熟人社会里是要被“社死”的。
虽然江西也在推进移风易俗,但很多人还是很抵触,闹出来很多事,推进起来缓慢,由于里面利益联合太多,不仅利好基层的封建残余们,最近十年江西通过高彩礼风俗转移了相当的财富到省内,因为这笔彩礼中的相当部分,转移给了江西本地的酒楼,婚庆公司以及旅游景区,有些通过给弟弟买房娶媳妇的方式,送入了江西本地的房地产,有的通过给父母养老的方式,转移给了一般的生活用品行业,现在连银行都想过来分一杯羹。这样的彩礼经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故此当地政府一直是处于一个政策和稀泥的状态。
但我们要明白,高彩礼的危害也是长远的,这个陋习会限制江西当地经济发展,转移的财富部分流入了房地产,最终会抬高了本地人生活成本,走入更多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中。在这种路径依赖里,不去想办法吸引人才回流,就会逐渐坐实自己人口外流大省和“卖女孩经济”的定位。同时高彩礼也危害到社会家庭和谐,更是出现了利用彩礼骗钱的团伙,证据确凿锤实的骗婚案涉及数目庞大;对于江西女孩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要背上了“高彩礼省”的名声被人望而却步。
作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当年江西苏区的革命运动一度使传统婚姻有了彻底的改变。那会儿有句口号叫“反对包办婚姻,结婚不要钱”。建国以后,随着《婚姻法》的推行,婚姻收受彩礼的陋俗在中国一度沉寂几十年。当然毛主席时代在禁彩礼,还配合着促进妇女工作、鼓励妇女就业的目的,才能有效,在市场经济时代,沉渣泛起,我们要明白,靠舆论引导和自觉未必有效,人口流失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这一点要学习安徽,但在此之前,也要解决阻碍发展的因素,妥协的政策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作为革命老区,阿卡林省因为彩礼出道,不能让这样的反讽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