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副处长送外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近,北京人社局的副处长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工作。整整一天12个小时,接了5单,赚了41元。最后他累瘫在马路牙子上:“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在这一天的体验当中,他拜师外卖小哥,学习当一个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骑手。从狂奔到商铺取单,到送餐电动车被夹在机动车之间;从即使飞奔仍然迟到了,到因“送晚了要扣60%”,近一个小时的跑路只换来6块6毛的收入……这位副处长最后感慨万分:
“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觉得很委屈。我今天跑了那么长时间,就挣这么点钱,离我的100块钱的目标差那么多”。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放出来后,大家都在为这样的干部点赞。
是啊,只有走出办公室,走出材料汇报,真正走入外卖小哥,走入卡车司机,走入车间工人……真正体会人民的辛苦,真正倾听人民的心声,才能真正解决困扰人民的问题,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干部该做的事情。
这次,领导真正地体验了外卖小哥的生活之后,是不是下一步就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外卖小哥的待遇了?
前段时间,美团因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那关于美团外卖小哥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顺势调查一番?
虽然美团最新回应称:已新开22场恳谈会采纳19条骑手建议,正在改善骑手的配送体验,并新增了两项帮扶政策。但关于后续相关政策的落实,包括更多的问题解决,也需要我们这位亲身体验过的处长现身说法,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这位处长在视频的最后说,之前不理解“为什么平台给小哥派那么多单”,现在他明白了:“我们小哥要有收益的话,必须要抢那么多单”。
是啊,12小时只配送5单,赚到41块钱,远远不够养家糊口。但如此“抢单”带来的超高安全风险又该如何防范呢?
去年冬天,一个外卖小哥猝死在配送第34单的路上。原因无他,想要供养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只能拼命抢单。我们很多人可能感觉外卖小哥是可以月入万元的工作,但实际上,专职的外卖骑手不仅工作时间非常长,而且月收入可能还达不到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
我身边虽然没有送过外卖的骑手,但我看到这位处长最后的感慨,想到了曾经做流水线工人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基本工资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仅仅可以维持自己在城市的开销。要想接济在老家的孩子和老人,必须要每天自愿签加班单选择赚取更多的加班工资。
也就是说,一切看起来的“自愿加班”、“抢单”不过是建立在不这样干就活不下去的基础上而已。那么,到底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逼不得已“抢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