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被遗忘或被消费:流行剧中的工人?

2021-05-09 1245 0
作者: 事务社 来源: 多数事务社

  电视剧可以说是中国大众最喜爱的一种虚构性叙事形态,它是当代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记录者,见证我们多少欢声笑语喜怒哀乐。但作为一个巨大的“意义”生产和流通的机器,它的社会作用并没有它看起来那么无辜。从生产到呈现到被消费,电视剧及其所塑造的形象的“一生”是一个被规制者、资本、制作团队和各种受众相互争夺和协商的过程, 在这些争夺和协商中,电视剧试图塑造或左右我们社会对于各人群和各种现象的主流理解,而我们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不断确认和更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自市场化改革之后,虽然很少占据主角的地位,但工人一直是中国电视荧幕上的常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工人的荧幕形象是丰富的。以献礼剧为例,献礼剧中的工人形象呈现出几个相对固定的特点。本文呈现的是几位作者对流行剧中的工人、市场化和商人/企业家形象等问题的讨论,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工人,另一方面,我们所消费文化产品却往往模式或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描绘工人,我们试图通过批判性地审视,探讨流行剧背后的意识形态议程。

1.jpg

  01.

  当下热门国产剧对工人形象的刻画

  子姜:这是我经常在想的问题,在流行剧里面,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工人了,古装剧不管是仙侠还是宫廷,主角都可以不事生产,现代剧拍来拍去都是都市白领或是专业人士,总之平均中产。这两年《山海情》、《大江大河》算是提到工人比较多的作品了,但当中一些关于“打工”的情节总是让我感到身心不适。

  印象最深刻就是《山海情》当中的女主角之一白麦苗,作为被帮扶的贫困县女工,她被输送到福建的电子厂打工。剧中的白麦苗是一个乡村教师的女儿,她同时带着知识分子家庭孩子的自矜与好强,和乡村淳朴善良的品质。于是她带着在外打工的同乡姐妹学习语言和技术,要在工厂里面挣回西海固女工的面子,而当工厂发生火灾时,又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抢救物资,从而成为了先进典型。对麦苗这种坚韧的精神和一心为“公”的德行的极力描画事实上也为她在后续剧情中回乡创业,带领家乡民众致富埋下隐线。

  这样的剧情为什么让我感到身心不适呢?因为当她冲进火场的时候,我几乎不可控制地想起致丽的女工。我不知道编剧在写这个励志的女性农民工形象的时候,是否阅读过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女工的记录,如果ta曾经做过相关的搜索和研究,那么,同样是关于女工和工厂大火的情节,ta不可能不知道致丽大火的惨剧——1993年11月19日的深圳市龙岗,致丽玩具厂发生火灾,当时正在干活的工人当中,有87人死亡,51人受伤,而这些死伤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像麦苗一样的女工。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