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三点几,饮茶先”,让多少打工人瞬间破防


  最近,一个短视频爆红中文互联网,引发了广大“打工人”的共鸣。

  具体是这样的,一个长得酷似猫王的外国中年大叔,以一句中气十足的“喂”开篇,之后以流利的粤语讲到:“喂!三点几嚟,做,做撚啊做。饮茶先啦!做咁多都冇用嘅!老细唔锡你嘅嚟。喂饮下茶先啊,三点几嚟,做碌鸠啊做。”

  简单翻译一下:喂,三点多了,还工作,工作个屁呀!三点多了,该喝茶了!做再多都没有用!你老板不会心疼你的!喂,先喝下午茶啊,三点多了,做个狗屁啊做。

  许多人看到这一视频,瞬间破防。

  的确,外国人、流利粤语、时长够短、一声吸引注意力的爆喝、短促有力的声音,所有这些元素在短视频时代都是引人注目的优势。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句“做再多都没有用!你老板不会心疼你的!”在这背景下,一位中年大叔,以貌似粗鄙的语言,劝你停下来休息休息,还贴心地送上一袋奶茶。

  果真天下打工是一家,还是打工人最懂打工人,打工人最疼打工人啊。

  于是,在微博、B站等社交媒体上,以“三点几,饮茶先”为主题的各种视频开始出现,这位大叔被人亲切地称为“饮茶哥”,还有人将其做成表情包发在自己的工作群里,提醒该休息了。

  其实,说起三点钟下午茶,其起源还颇有几分辛酸,远没视频中的那么惬意。

  下午茶起源于英国,后来在香港落地生根。最早,只有高层才能享受,后来慢慢地劳苦大众也有这需求——主要是香港的三行工人以重体力劳动为主,中午12点吃饭,傍晚6点下班,在中间3:15-3:45用半小时休息,于是,他们趁这会儿赶紧歇口气、咬口三明治、喝口港式奶茶、补充一下体力,之后又得继续为生活奔波。

  这和今天的打工人其实并没什么本质区别。

  毕竟,历史证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是造成智力衰退和身体畸形的根源”。于是,磨洋工、摸鱼、懒惰权成了劳动者为了保全自己身心的必备法门。

  当然,大叔不止劝人“三点几,饮茶先”,在别的视频中,他还劝人早下班——“做这么多,钱去哪儿了”,“happy一下,做那么多是没有用的,放工啦,不用做那么多,喝杯茶”,“放工就放工,做碌鸠啊做,死了都没用”。

  综合一下,就是多做无益,三点饮茶,早点下班,珍爱生命。

  这些话,对打工人来说,无疑是戳心窝子的话。

  当然了,某些人可不这么看。

  在他们看来,这大概也算是“躺平”的一种了,毕竟这“三点几,饮茶先”、到点就下班的态度与“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差了十万八千里。

查看余下3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谁愿意给老板做工啊?!
0条回复
加班加点不是我所愿,还是让经历者告诉我们。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