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被毛主席放在床头翻“烂”了的书,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主席一生始终坚持阅读,尤其是历史书籍。
毛主席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
在毛主席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主席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毛主席也曾对人说,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十七遍”。据了解,有一段时间,毛主席读《资治通鉴》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
毛主席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持续了一生。
1914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毛主席开始研读《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智慧。
多年以后,投身革命的毛主席对历史研究的兴趣不减,无论行军、吃饭,还是扎营的时候,即使生病卧床,他也手不释卷。同时,毛主席为提高军队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文化水平,还号召全党对历史进行学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不无钦佩地评价毛主席:他“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毛主席反复研究学习《资治通鉴》,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更从中获取历史的经验。
北宋时期,中国已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变迁,司马光“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以近20年的努力编纂了《资治通鉴》。他的封建专制视角中,也带有民本史观的先进性。因此,毛主席对《资治通鉴》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
(点击上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毛主席研究《资治通鉴》,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毛主席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主席研究《资治通鉴》,其中的辩证法内涵也是毛主席重点研究的内容。
毛主席曾经总结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毛主席一生通读《资治通鉴》达十七遍之多,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