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凶案背后:奋斗,还是“养蛊”?


  昨天上海发生了一起凶案,某校教师姜某直接在被解聘现场一刀捅死了宣读通知的教师王某。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姜某的行为是蓄意的报复,其目标之明确、手段之凶残,必然将承担相应的代价,这是姜某咎由自取。

  但是,如果仅仅将其停留在孤立的个案,不继续深究个人背后的原因,必然还会有潜在的姜某在未知的时间未知的地点,目标明确地刺向周边的人。

  这起凶杀案发生在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不得不佩服该校新闻学院在国内传媒界的王者之力,目前除了个别媒体,其余媒体的报道全部隐去了其校名。

  姜某简历大体如下:

  2000年进入邯郸路的某旦数学系读本科,第一届校长奖得主,这是国内排名第二的数学系;之后于2004年进入Rutgers大学(美国数学排名22)读博;2009-2010进入美国NHI旗下的科研机构,博后;2010-2012进入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统计美国排名前5);2012-2017苏州大学数学系副教授,非升即走;2017年某旦数学系,非升即走,直至解聘、事发。

  其学术成果:

  09年一篇发表在统计学顶刊AOS,被引用170次;苏大期间至少5篇一作;17年一篇Stat,独立作者;19年在顶尖review期刊有篇comment,独立作者;当年统计学顶刊Bernoulli一篇,一作;20年一篇EJS,独立作者。

  从论文来看,这些文章大多发在业内顶刊,且姜某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其能力应该是有的,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

  从个人的角度看,回国前就已经离异、脾气不好、人到中年事业不顺又不愿往下走去偏远地区的普通院校或放弃学术,这些都是导致其心理失衡的个人因素。

  除了个人因素,背后更重要的因素则是这些年国内大学搞的tenure-track(非升即走)制度,让许多“青椒”(青年教师)敢怒不敢言。

  所谓非升即走,指的是大学对招来的老师,只签6年合同,到快到期的时候,如果觉得你不行,就无条件让你走人。

  当然了,这个“行不行”并不是进来之前就说明了的,标准在中途随时可以会变,考核的方式除了论文数量、还会有教课时长、教师选举团投票等。

  这个制度就纯粹是加强版的“末位淘汰制”(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首位留任制”),的的确确学自美国,但比美国那边狠多了。

  在那边,除了藤校,其他学校能留下来的是大多数,有的学校甚至会给青椒们留下半年不用承担任何教学行政任务的纯科研时间,虽然也是市场经济下末位淘汰制,但还算相对正常。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