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虎到清华美院,问题出在哪里?


  清华美院的毕业设计走秀出现了大量的眯眯眼妆容,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妆容显然不是打算讨好中国观众,而是给特定审美的人看的,很显然,只有西方人尤其是欧美白人才会认为这样好看。

  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西方人也一样喜欢浓眉大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西方人也不喜欢小眼睛的女人,你见过哪个欧美女明星是这样眯缝眼还能火起来的吗?苏菲玛索、莫妮卡·贝鲁奇和泽塔琼斯,哪个是这种眯眯眼?都不是,他们都是大眼睛,深眼窝,中国人也觉得好看。

  中国人都是眯缝眼,这是欧美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中国人都是这种样子,这是从晚清以来就形成的刻板印象。作为种族主义偏见特别深的族群,这种印象形成之后,一直都没有什么改变,到现在也是一样。欧美人在表达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的时候,最惯用的方式就是嘲笑中国人眯眯眼。

  比如在西方一度很火的中国女模特吕燕,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就是很丑,但欧美人很喜欢。他们是真的很喜欢吕燕这个长相吗?当然不是,连吕燕自己都觉得自己丑,突然被欧美人看中,她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欧美人只是认为中国人就应该长成这样,才是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

1.jpg

  这也不是什么奇谈怪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用一个学术的说法就是东方主义,也就是欧洲人心目中的东方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就会寻找这样的特征的人来代表东方。从欧美的角度来看,欧美人这么做不奇怪。但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人也这么做,就很奇怪了。因为这等于被人骂你丑,你就故意扮丑给别人看,别人骂你是狗,你就故意扮成狗,去讨好别人。

  比如捌玖十年代出现过一大批电影,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觉得没什么太大意思,但在欧美一些电影节上却频繁获奖。原因也就是这种封建、落后、愚昧、顽固、黑暗的中国,是他们从19世纪就形成的对中国的认识和印象。所以,他们喜欢反映中国封建、愚昧、落后、黑暗、顽固的一面的电影,而不喜欢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中国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电影。

  但在那个时候,张艺谋等人就是投其所好,专门拍这种迎合欧美口味的片子,送到欧美去得奖。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没有现在这样的电影院线,所以即便是叫好,也很难获得比较高的收益,还不如在欧美得奖的奖金高。这其实是利益驱动的结果。时间长了形成了路径依赖,他们这一代导演的大多数人拍片,都形成了这种下意识地迎合欧美人对中国的偏见的审美。

  这种遗毒到现在不仅没有消散,而且还在大行其道。最典型的就是《金刚川》,这个电影之所以糟糕,就是因为这虽然是一部拍给中国人看的电影,但他首先不是按照中国人了解和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来拍的,而是想得到美国人的理解去拍的。所以,在电影中不是志愿军赢了,而是志愿军精卫填海一般的顽强感动了美国人,美国人最终放过了我们。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