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运:评“莫言的故事”(修订版)

2021-07-07 2355 0
作者: 蔡长运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微信群中经常看到关于“莫言讲故事”的微信。看完这些微信总觉得有一种怪怪、很别钮的味道,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经与朋友聊天、辩论,理了理思路,现试着来评评“莫言的故事”。

  一、莫言的第一个故事,是他在获诺奖时的长篇感言。

  他说:”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

  【评】小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欺负人,被人欺负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人的一生没有经历这一过程倒是不正常或者说是不完整。想不到莫言利用诺奖的奖台、手握“金活筒“、掌握话语权的机会来报复儿时的玩伴。可见莫言这个人心理是极不健康、极阴暗的。

  二、莫言的第二个故事,还是他在获诺奖时讲的。

  故事说,他小时候家穷,穷得没饭吃,过中秋时家里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个人只分到一碗,正要吃,来了个要饭的老人……莫言说,他当时端出半碗红薯干,给乞讨老人。不料想,老乞丐顿时发飙了,骂道: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好端端在家吃顿饺子,就被骂“心是怎么长的”,莫言气得半死。可这老乞丐的话,却是义正辞言,掷地有声,但听起来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但老乞丐最终赢得了道义的胜利,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饺子。

  【评】莫言讲的那个恐怕不能叫乞丐,应该叫强盗。如有这种人早被人们用棍棒象打狗样打跑了(就算是万一不小心真遇上这样的强盗,那也不能以偏盖全,把怅算在乞丐身上吧)。

  以“道义”来要挟别人的畸形社会现象恰恰是发生在伟大的全民崇拜“丰乳肥臀”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强调人人为已;即然人人为已是天经地义,那只能要求别人为自已行侠、仗义了。

  其实莫言根本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什么叫“道”、“义”(或者是有意为之)。中国人强调道义,强调“已所不欲,匆施予人”,“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并不是说善人就可以人任欺侮。《易经大象传》中说:“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中国人提倡“扬善”,同时还强调“惩恶”。如果我“严以律已”——站在道义制高点上,你还要来“蹬鼻子上脸”,那就应当反击,而且是必胜的。这就是老子、孙子讲的必胜的“哀兵”。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用“道义” 要挟别人、对别人“蹬鼻子上脸”的恶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正是莫言们提倡的要保护“人权”、保护“隐私”(其实只是恶人的人权、恶人的隐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结果。

  古人讲:五刑不如一耻。我们现在只讲刑罚、只许法院判,不允许“耻”——不允许批评、批判、“戴帽”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违反“人权”的,是对人的“迫害”。因为不允许“耻”,人们的善、恶、好坏的标准就没有了,那社会的自我调节的机能就没有了,只能靠法律来惩罚。这样恶人、坏人们就无所顾忌——法无禁止即可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干),全社会都心安理得地在法律底线边活动。这样纵容着人们,一方面造成犯法的人多,监狱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又害了很多人(即包括受害人,也包括加害人)。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