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官员财产公开人民言论自由、是长治久安的根本需要
财产公开是反腐的有效手段。在国际社会中,公开程度高、透明度好的国家有更加稳定的政治局面。目前中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人心不是问题、技术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勇气。官员财产公开程度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涉及许多当权者的切身利益,用自己的权力监督自己很难下定决心。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只要求官员公开财产,而不要求未担任公职的普通民众公开财产?这是因为,普通公民没有担任公职,不在“瓜田李下”,没有贪污受贿的机会。手中没有公共权力,就不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所以没有必要公布自己的财产。官员财产公开其目的不是要跟任何官员过不去,而是要限制官员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同时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为什么官员财产要公开?因为官员是公民的受托人,公民和官员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信托关系。公民既然把公共权力委托给官员,就必然要对其手中的权力加以监督,以防止公权私用。而官员的财产状况是最能反映其是否存在公权私用的一个有效指标。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官员财产公开,是一个被国际认可的“金点子”。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凡是政治开放的时期、政治清明的国家,官员的私人空间相比与普通百姓来说都要得到压缩,甚至官员的家人信息也要相应的公开,被公众监督。
现阶段,我国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财产公开的要求。许多官员的财产、家庭投资、子女就业就学等应该申报的内容都是内部报告,只向组织报告,而并没有公之于众。少数官员可能依然存在少报、瞒报等问题,人民群众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过去的贪腐案件来看,财产公示制度还没有发挥完全的作用,人民群众对继续完善财产申报制度仍有很高的呼声。
让官员成为“透明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官员定期将财产“亮亮相”、“透透气”,在阳关下“杀杀菌”、“消消毒”,既可以使百姓“放心”,也可以使贪官“收心”。
官员财产公开,可谓是一个老话题,但一直以来都是民众的一厢情愿在关注,任你如何狂轰乱炸,官员财产依然还是属于秘密。因此,财产公开成功的关键在于改革的顶层设计,成立一个能够超越各种权力、革除各种不当利益的机构,才能保障财产公示改革真正取得成功。这个能够超越各种权力的权力就是人民之监督权。但是,人民之监督权必须要有言论的自由才能有保障。
所以,官员财产公开需要新闻言论自由。如果仅仅公开而不让人评说,那么,这个公开就是形同虚设,和不公开没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新闻言论自由来监督官员已经公开的和没有公开的财产,那么,官员的财产在本质上没有公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