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警钟长鸣,也适合来谈谈中日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自拜登政权继续向太平洋方向加强对抗以来,中日,中韩关系都发生了不少波折。日韩作为受美国影响的前线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受宗主国影响并不让人意外。但中日之间有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是值得展开的。中日的核心矛盾在哪里?中日间的历史矛盾何去何从?中日最后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都是值得讨论的。
中日之间是存在分歧的,这种分歧不仅仅是中美矛盾的延伸或者历史的遗留问题,是两者确实存在根本的立场冲突。日本作为亚洲的老牌发达国家,中日的首要矛盾和当前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矛盾没有本质区别,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矛盾。
我们不妨观察日本的进出口数据,2020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每年出口量约等于美韩总和,而同时,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进口国,日本每年进口的中国产品约等于第二名美国到第八名泰国之和。过去十多年,这个数字变化不大。如果只从数据看,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其实远大于美国,但美国掌控了一个贸易系统,他和他所掌握的伙伴国份额之和是可以与中国抗衡的。美国不是一个单独的大国,是一个贸易体系,传统发达大国的代表与掌控者,这也是很多国家在面对美国时不敢反抗,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硬着头皮充当抗中马前卒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形,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不愿也不敢明确倾向中国,导致被西方这个体系排斥。过去日本的实力要比现在强,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更高,想法也更多,有时会摆出和西方抗衡的样子。但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停滞,日本的国力削弱了,心态也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它的产业已经在衰退,而国力悬殊,不太可能竞争过中国获得亚洲领导权了。
所以日本要主动制造中日之间的一些矛盾,不时表明态度。日本长期生存在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里,中日贸易很重要,受到影响可能会让日本很难受,但如果日本倒向中国,可能就面临针对叛徒的绝罚危险。而面对这种风险,中国能不能提供替代市场,能不能和日本一起干翻西方,赢得未来,日本是没有信心的。
如果真的搞中日一体,好处是日本在中国乃至未来的东南亚市场都可能掌握更大的主动,尤其是在日本长期深耕东南亚的情况下,中日结合是很大的力量,是完全可能成为东西方对抗的关键力量。但相对的,日本比中国弱,它可能面临西方更大的压力,而它内部未必能顶得住。那时,日本就可能要面临新的市场还没有开拓,旧的市场要萎缩,原本的领先优势又被中国完全超越,经济上受中国支配的情形。所以,它一旦做出选择,很可能失去现在的成熟体系,收益虽不小,但冒险的代价更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