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隔空喊话观网陈平:我到中国是为了革命信仰


  昨天的文章删了三遍,删去了近一半的内容才发出来,导致前面的历史分析以及后面的现实分析主干内容都没了。

  八年前某左翼网站没了,到现在连个可以认真讨论问题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个网站虽说是个大杂烩,很多文章的观点或者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但总体而言可以看出三个基本原则: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毛主席)、爱人民(站在工农立场)。在这三个原则之下,至少很多观点是可以激烈碰撞的,对于很多实际问题也能形成聚焦讨论。虽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该网换个网址重开了,但原来的老网友都散了,早已元气大伤,不复从前。

  后来,左边很多人都慕名跑到了现在观网,开始了粉红化。

  陈平号称观网四大G师之一,以前看他批判西方经济学和美国资本主义的文章和视频,觉得这个“海归”还不错,但后来看得多了,发现“味道”就不对劲了。

  10天前,笔者写了篇《从“卖拐团伙”到“战忽局”》,其中不点名地抨击了陈平的暴论“在中国一个月2000人民币工资活的比美国一月收入三千美元舒服的多”。用比烂来论证“幸福”的人,在时下很流行。

  今天,在微博上偶然看到陈平在观网发表的一段用中国女孩子吸引外国科学家的视频:

  打不开?点这里>>>

  尽管陈平在视频中的主要意思是,建议有关方面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在风景好的小镇建立科研中心,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关于和亲这一段其实只能是最后的调侃,但是,陈平的主张恰恰是在学习借鉴美国这种资本主义移民国家当年的做法,背后的心态仍然是要取美国而代之,想当“世界帝国”。这就是一个值得争议和讨论的问题了。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陈平所主张的这个路子就是走不通的。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科研体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技术专利的问题。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了今天,每一项重大技术都涉及到一个高度综合的庞大技术体系——门类多、链条长,还需要相对应的工业体系的配套。如果你没法把整个国外的科研体系搬迁到中国,只是吸引来个别科技人才,大概率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中间很多关键环节还需要自己来攻坚。既然还是要自己把路子重走一遍,如果真正下定了决心,又何必舍近求远?现在国内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数量已经全球第一了,还有很多留学归来的,真的是缺“人才”吗?笔者认为缺的还是走真正的独立自主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顶尖科技人才里,一部分自己就是大公司的老板或者股东,你想挖墙脚也开不起这个价;另一部分其实也就是个打工仔的角色,他们的科研成果专利权基本都控制在公司或者研究所手中,这种人才你即便是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过来了,在尊重知识产权、以全球化为信仰的当下,这些成果也根本没法直接使用。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