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家国情怀 ——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家国情怀这个概念,在新中国成立短短的一年之后,就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入侵,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而刚刚经历了土地改革的中国农民,更是为了保卫这个从打败国民党反动政权之后,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这个成果,把保家卫国与捍卫胜利果实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炎热的建设过程当中。从那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安全问题就不会像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那么特别紧迫,所以家国情怀这个概念提得也就不那么多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1962年,台湾蒋介石集团提出要反攻大陆。虽然全国人民对此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备战,但毕竟,这个孤岛上的跳蚤蹦不出多大的高,所以还没有提到家国情怀的高度。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界搞事,也没有直接威胁到很多中国家庭的安定生活,因此,也没有人提出家国情怀的问题。1964年,美国入侵越南,由于中国事先提出警告,不许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十七度线,中国人民也没有感受到更为直接的威胁。反而在那个阶段,热火朝天地搞着文化大革命。1969年,中国与苏联在东北边界珍宝岛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一时间,准备打仗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加紧备战,准备抗击苏联可能的入侵。所以当时关注的都是毛主席都发出了什么样的最高指示,我们如何按照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来执行。所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似乎已不需要提出家国情怀的问题。
1999年,美国出动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杀害了三名中国记者,引发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怒。很多民众来到美国驻中国使领馆的驻地,表达中国人民强烈的抗议。在这种情况下,家国情怀开始被一些人们提了出来。人们感受到,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每个中国公民都得不到安全的保障。只是在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所以在信息传播方面,所产生的效果还是有限的。
2001年4月,美国军机在南海抵近中国侦察,我空军进行拦截,发生撞机事件,导致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这个事件激起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在这一年,中国申请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获得成功。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悲喜交集,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在这种情况下,新一代的家国情怀开始形成。
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把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唤起到一个新的高潮。这样的家国情怀新高潮过去是不多见的。在当年5月19日的全国哀悼日那天,一阵阵“中国挺住”,“四川挺住”的口号声,在中国不少城市的上空中回荡。中国人民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家国情怀的一种大爆发。那个场面把很多中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中国人感觉自己在这样一场大灾难面前更加团结了,也更加有力量了。